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资料库>> 转载

家访如何走出尴尬——家访四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5日 点击数:
 
■ 一忌:目的不清

  情景回放:
  小王老师今年刚毕业就担任了初一(1)班的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王老师决定首先去学生家里走访一圈。王老师骑着自行车到了学生家里,由于事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得不够透彻,与家长交流时说不到点子上,弄得他和家长都十分尴尬。
  同伴反思:
  家访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像朋友般坦诚交流,共商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做法的大好机会。成功的家访,应该是班主任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安排,想清楚这次家访的目的和任务,再与家长坐在一起,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对学生在前一阶段中取得的方方面面成绩来一次“成功大盘点”,并针对近期来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双方探讨可行性解决方法,从而帮助孩子改掉缺点,进一步发扬优点,在下一阶段取得更大的进步。
  专家点评:
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讲,他的健康成长,都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影响的结果。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导师。班主任进行家访,是为了了解班级每个成员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了解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总之,是了解家庭环境和家长作为教育影响源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家访,可以进行总体分析,对所带班级的家庭及家庭教育情况,做出综合性的判断,认识本班的若干特点。这对于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引导班级健康发展,从而引导每一个班级成员健康成长,是非常基础性的工作。


  ■ 二忌:时机不对

  情景回放:
  五年级的小飞是班里出了名的淘气包。这天上课,小飞又将同桌小丽的文具盒藏了起来。看着急得直哭的小丽和一脸无所谓的小飞,班主任陈老师当即让小飞到办公室写检查,并在放学后去小飞家家访。一进门,陈老师就向小飞的爸爸告状,听得火冒三丈的小飞爸爸当着老师就给了小飞一巴掌。
同伴反思:
班主任“无事不登三宝殿”式的家访,因为当时家长的情绪很激动,学生本人也很恐惧懊悔,很可能使家长或多或少地感觉老师是前来“问罪”,不仅面子上尴尬,而且还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的家访根本起不到剖析学生错误成因,促进其改正转化的真正功效。我们的班主任何不在学生徘徊、犹豫时家访,使其得到安慰和启发,走出迷津?何不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成功时家访,使其得到提醒和鼓励,学习和思想更上一层楼呢?
  专家点评:
  优秀班主任家访的成功经验有一条:“多报喜,巧报忧”。什么是“巧报忧”呢?就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包括犯的错误,分析原因。对事实本身,也要有一分为二的认识。学生是教育对象,是允许犯错误的。小飞在课堂上的表现,固然有孩子本身的原因,但是,与教师的组织教学,讲课水平不无关系。对于小飞这一类的学生,要研究防患于未然的方法,要积累、选择出现问题时的教育措施。
  总之,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应该由老师解决。像小飞这样的学生,必须经过调查研究,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个方案,要与家长一起商量,分工合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孩子在课堂上出了问题,当天就去找家长告状。如果这样处理,班主任会有告不完的状,于是也就有解决不完的问题,甚至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那样,班主任会焦头烂额的。
教育,最忌简单化,最忌短视眼。前些年,教育部基教司有一位主管德育的干部说过:“教育学生,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抓得实一点。”这对我们班主任工作应该有很好的启发。


  ■ 三忌:对象不准

  情景回放:
  李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手带现在的六(1)班。最后一年,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升入重点中学,李老师花了很多精力,对成绩好的“尖子生”,加强了学习上的督促;对成绩不好的“问题生”,加强了纪律上的管理。就在小升初考试前夕,传来一个让李老师不敢相信的消息:班里一向表现较好的罗放同学伙同外校的初中生参与了一起抢劫案,被派出所抓起来了。校方让李老师赶紧通知学生家长,李老师这才发现,六年来,他竟然从来没有与罗放的家长打过交道。
  同伴反思:
  大家都清楚,班主任一般只重视两类学生,一是少数成绩优秀的所谓“尖子”,二是少数经常违纪的所谓“问题差生”。对前者家访教师往往是出于偏爱,对后者家访一般是因为其惹是生非。不少班主任在家访工作中的一大失误就是对广大中游学生重视不够。而那些被教师平常忽视的所谓“表现较好”的学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表扬少,批评少,他们好像处在被冷落遗忘的角落里,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关心和爱护。
  专家点评:
  “抓中间,带两头”,是一种普遍的工作方法。而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有“抓中间,促两头”的好经验。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的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班主任在工作中,最容易忽视那些“平安无事”的学生,他们学习不用老师操心,不违反纪律,老师对他们放心。于是,对他们的教育关注被忽视了。其实,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优等生,也有他们自身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进行教育引导。教育方针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两全其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均衡发展。


  ■ 四忌:态度不正

  情景回放:
  张老师是一所私立学校的班主任。他所在学校属于“贵族学校”,大多数学生家里都很有钱。自从有一次到一个学生家家访受到盛情款待后,张老师越来越爱去那些有钱的学生家里家访,而对班里家庭相对清贫的学生,张老师似乎想不起来去走访走访。班里的学生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大。
  同伴反思:
  近几年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复杂,也影响到正常的师生关系。有的教师特别是个别本来就对教师职业心理不太平衡的青年教师,利用其班主任的职责之便,只重视对父母、亲戚有权有势或做“老板”而有钱有物的学生家访,“醉翁之意不在酒”。殊不知,在这种看似密切的关系中,班主任也逐渐变成了学生的“哥们”,失去了威望和尊严。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庭越贫穷的学生家长越是很少有机会和班主任交流,其学生在班级中经常感到冷漠和孤独。
  专家点评: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个人都要经受洗礼,经受考验。教师也不例外。近些年来,有一些教育领域的干部,学校的领导以及教师,被市场经济冲昏了头脑,栽了跟头。案例中这位班主任,由于简单的利益驱动,已经走上犯错误的边缘,长此下去,也会栽大跟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要靠灵魂来塑造,教师的灵魂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灵魂的发展。学校教育,德育为先。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提出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成年人一样,是“听其言,观其行”的。

  小调查

  50%的班主任一年家访6人次


  对象:北京市8所中小学共20位
         班主任
  内容:一年内共计家访过多少人次
  结果:
     A 从没有       2人
     B 1至5人次    8人
     C 6至10人次   6人
     D 11至15人次  2人
     E 15人次以上   2人

  家长看法

  欢迎Vs尴尬

  ■ 正方:欢迎老师到我家

  北京市西城区王先生(儿子上初三):每次家长会,老师要照顾到全班的情况,很少能说到我的孩子。平常自己的工作也很忙,很少能有和老师单独接触的机会。我们也很关心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所以非常欢迎老师能到家里来。在家里和老师交流比较和谐也相对轻松。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位班主任到我们家中来过。
北京市海淀区赵女士(女儿上初一):我女儿学习成绩虽然优秀,但是性格比较内向。她刚上初一,还不适应新的集体。课余时间很少跟同学们一起玩,班上的集体活动也极少参加。为此,她的班主任主动到家里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并与我们共同分析原因,商量解决办法,还特意邀请我女儿和同学们到她家做客。经过我们家校间的紧密合作,我女儿现在已经比以前开朗多了。

  ■ 反方:老师来家挺难堪

  北京市宣武区张先生(儿子上五年级):班主任家访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但这不一定非要上门交流。要了解孩子的情况,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和打电话的形式完成。班主任家访一般都比较突然。一个相对陌生的人突然拜访,难免会让我们家长感到有些尴尬。
  北京市海淀区苏先生(儿子上高二):说实话,我很害怕班主任家访。老师家访一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常有条件,我会主动去学校向老师们了解孩子的表现。作为家长还是应该主动和学校联系,不要让老师追着我们跑,让老师来家访是件很丢人的事情。

  教你一招

  新潮家访

  个案一:“QQ”班主任
  每个周末晚7时,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小学的王老师都会和班里的孩子通过QQ聊天,孩子们有什么心事、困难、意见都可以通过QQ向她倾诉。孩子的家长如果有话要对老师说,也可以参与进来。她被家长们称为“QQ”班主任。

  个案二:“鼠标”家访
  沈阳市白塔小学的张老师一直坚持与学生及其家长互发邮件。学校有什么通知,她会给家长发去邮件,耐心地解释,避免造成误解。对孩子出现的情绪波动,需要家长配合的,她也会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和家长沟通。她认为这种方式既能和家长及时沟通,又不占用双方的过多时间,是一种非常好的家访方式。她将这种家访称之为“鼠标”家访。

  个案三:家长“校访”
  半个学期的时间,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李婕老师已经完成了对全班30多位学生的“家访”。她所采取的方式是邀请家长到学校来“校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照顾到全体学生。家长们也很愿意。

  专家点评:
  
现在,班主任家访的频次不如以前多,这是有客观原因限制的。许多学生家住得比较远,很难照顾到。同时,时代发展了,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很快,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达到家校沟通的目的。但是,家访是班主任不能忽视的环节。只要有可能,亲自走一走是非常必要的。“亲历”可以了解许多真实的情况。家访仍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