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招”之一:从“标题”中出新
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个比喻实在生动妥贴。“题好一半文”,给文章安上一双漂亮的眼睛,好比“画龙点睛”,往往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使其产生强烈的读下去的欲望。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家,为了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靓丽的标题,直至“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鼓励作文创新,首先应该从题目开始。古人为了“推敲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我们在拟定标题时也应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态度,努力做到:
一、准确。文章的标题是为主题和内容服务的,要摒弃那些大而不当的“空题”。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写过一篇通讯《自豪吧,祖国》,作者去征求指导员们的意见,大家都说这个标题华而不实,没有什么特色。魏巍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回来后又通读全文,苦苦思索,终于定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此标题一出,指导员们都拍案叫绝。自此以后人们干脆把中国人民志愿军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二、简洁。“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标题既要锤炼,又要独特,才能萌发新意引人入胜。例如,对全国劳模——服务明星赵二宝先进事迹报道,最早见报是《中国电力报》,当时送去稿子有4000多字,题目:《踏遍山城千里路,诚信点亮万家灯》,编辑苏瑞同志以创新思维对这篇文章进行语言锤炼,将题目改成《山城有个赵二宝》。文章短了,感染力强了,后来,这篇文章获得了中国电力报社“一线征文”一等奖。
三、新颖。对大家熟悉和喜爱的作品、歌曲、古诗句以及名言俗语、广告词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别具一格。《“东方红”的故事》,写的是小东、小方、小红三姐妹的故事。标题取三姐妹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巧妙组合,妙趣横生。还有《一“网”情深》《诚信“漂流记”》《雷锋“出国”了》等一些标题,也都让人眼睛一亮。
“绝招”之二:从“情节”中出新
有位老太太做寿,请来“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为她题诗。唐伯虎挥笔写下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太太生气极了。唐伯虎不急不忙地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不料,他接着又写下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在座的由喝彩又转为愤怒。这时,唐伯虎写下最后一句“偷得蟠桃庆寿辰”,大家掌声一片,无不叫好。
短短四句诗,一波三折,吊足了读者的胃口。难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切忌“平铺直叙”,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只有那种起伏跌宕、摇曳生姿的叙述,才会使故事具备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编的故事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呢?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张弛有度。“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能有张有弛,那么一定会富有节奏感,而不至于平淡无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头把我们带到奇妙的动物世界,美妙的音乐和画面完美融合,加上IMAX 3D的效果,感觉身临其境一般。随后派在海上和老虎相处的日子,惊心动魄。最后,派在接收两名记者的采访时,叙述又恢复到平静。这样一张一弛,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极具可看性。
二、巧设悬念。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造成一定的戏剧效果。有一篇满分作文《一百元》,写的是一个富商的儿子向爸爸借钱的故事,文章自始至终悬念迭生。直到结尾才揭开了谜底,原来儿子向爸爸“借”了一百元钱,是想“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让他和自己一起吃晚饭。这样的悬念设置,震撼人心。
三、妙用巧合。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确实,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巧合手法的运用便十分普遍,往往运用巧合来引出一个重要的人物,武松的出场便是如此。呼保义宋江怒杀阎婆惜,无奈之下逃到了小旋风柴进的府上。一日,宋江与柴进饮酒。酒后,宋江站立不稳,一脚正巧踢翻了木锨,惹怒了正在木锨旁烤火的好汉。一位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单臂擒方腊的英雄就这样出场了。
“绝招”之三:从“语言”中出新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是指“文采”,也就是指语言要新鲜活泼。语言出新,是指用词生动,或是丰富,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蕴。那么,如何在求变中出新呢?
一、精当选用词语。就是要选用具有生命力、穿透力和新鲜感的词语,做到写景状物,定能传出情感,写入记事定能生动传神,论事说理当求鞭辟入里。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当然,精当选用词语的前提是广泛阅读,从阅读中积累词汇。其次写作时反复推敲,仔细斟酌,从而达到“三句两年得,一吟泪双行”境界。
二、恰当运用修辞。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难怪著名作家秦牧会说:“精彩的比喻想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小狗狗白白慵懒地趴在地上,像一堆雪,不动声色。”“弯弯的月牙像太阳公公剪下的一片金色的指甲。”“星星是季节撒在天空的麦种。”这些比喻都出自于我教过的孩子之口,有没有让你感觉心头一动。
三、适当引用诗文。引诗摘文为我用,借得佳句成华章。善引诗词将丰厚文章的文化底蕴,增强文章的文学韵味,更使文章神采飞扬。但是在作文中引用佳句,一定要根据具体的需要,觉得佳句比自己的表达更恰当精彩,方才引用。只有引用恰到好处,才能和自己的作文融为一体,凸显其文化涵蕴。如果为了得高分,去生拉硬拽诗词中的佳句来为自己的作文增色,就显得不伦不类,甚至适得其反。
“绝招”之四:从“形式”上出新
我们都知道:形式是思想的外衣。有了明亮的思想,如果再有不拘一格的形式外衣,定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所以,远离常式,启用变式,在表现形式上的避俗求奇,能让同学们的文章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
一、标题式。一般而言,拟出三、四个小标题最为合适,小标题之间要有必要的关联。比如,黄子涵同学曾写过一篇作文《从复印机里COPY出来的日子》,几个小标题分别是:“在晨读中拉开一天的序幕”、“早饭后,我陷入奥数的沼泽”、“下午,是我的个人二胡演奏会”、“晚上,躲在空调房里享受阅读的快乐”,文章结尾写道:这就是我的暑假生活,看上去平淡无奇,可是,谁的生活每天都不同凡响呢?
二、书信式。书信体作文首先要符合书信格式: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等要齐全。因为书信体作文一般用来与别人交流沟通,所以便于真情流露。有一位学生,平时最怕写作文,可他在《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中,却充分展示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把自己喜欢军事知识的特长在文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所有同学刮目相看。原来,找到一个适合的表达方式,如此重要。
三、图文式。这是一个“图说”的时代,如果同学们能与时俱进,用“图画+文字”的方式表现我们眼中的世界,下面是一位叫陈子谋同学写的《蚂蚁搬家》:“天阴沉沉的,我和妈妈去上英语课。家门前的花丛中,蜜蜂和蝴蝶正在采蜜授粉。这时,我发现花丛底下有一道水迹。我想:可能是别人给我家门前的花浇水的吧!但我却发现水迹似乎在移动。我仔细一看,原来是蚂蚁在搬家。它们排成一列队,像一条黑色的绸带。领头的最大,带着大家挖新的巢穴。这些天气预报家可真有趣!”读读文,看看图,是不是别有一番趣味?
当然,作文形式的创新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日记式、病理式、说明书式、实验方程式等。在写作的时候,如果能合理运用,会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