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透过冰凉的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学弟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不满与质疑。
我思考许久,回了他一句:“并没有改变当初的主意,只是因为那篇文章,确实写得足够好,让我有了转载的欲望。”
学弟听完我的回答,显然无法接受,发了两个奸笑的表情过来,外加一句:“学长,是不是因为你们关系比较好的原因呀。如果是,那我以后也经常找你聊天……”
我语塞,竟不知如何回答,匆忙删除对话框。
很多时候,别人愿不愿意帮你,并非全部取决于关系的亲密程度,更多时候是由自身实力所决定的。
那位学妹,除了自身文字功底强硬以外,还是一位非常努力的作者;而学弟呢?文章没写几篇,就天天吵着叫人关注他公众号,还时不时甩来那种错别字满篇的文章,唤人帮他修改。
自身不努力写文,提升文字质量。七天憋出一篇文章,就跑来跟我唠叨两句,埋怨辛苦码字没人看。
试问,这样的人,又有谁愿意帮助他呢?
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得到他人的慷慨解囊,是因为帮助者看到了我们自身的实力与拼搏,才发自内心地出手相助。
自己不够努力,就别怪他人不理你。
02
如果此刻在你面前,出现两个人同时向你求助。
一个整日吊儿郎当,游手好闲,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刻苦努力,勤奋踏实。
那么,你愿意帮助谁呢?
答案显而易见,谁都会愿意帮助那位努力的人。
记得从前在工地实习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同事叫小林。他跟我一样,也是实习生。
因为工地没有严格的打卡制度,所以小林每次都是慢悠悠地晃着到现场;工作的时候,也是尽量找时间偷懒玩手机。
某次遇到大检查,上面安排的任务他没法按时完成,便跑去找带队师傅求助,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
小林回到寝室还不断跟我抱怨,师傅太无情,每次有问题找他帮忙,都被直接拒绝,叫他回去自己查资料学习。
我不解,因为在我印象中,师傅是一位乐于帮助新手的人,每次我一有技术上不懂的问题,师傅都会解囊相助,耐心讲解。
师傅对小林的态度,也曾一度引起我们一杆实习生的热议,总猜测小林哪里得罪了他。
于是,在某次酒桌上,我带着疑问,悄悄地问师傅:“师傅,为什么每次小林问你问题,你都不帮他解答呀?而我们问,你都会细心为我们讲解呢。”
师傅放下手中的酒杯,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你看他自己是如何对待工作的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自己都不努力,我又凭什么要帮他呢。在这个社会里,你要别人帮你,首先你得帮自己呀。”
俗话说得好,你都不拉自己一把,别人凭什么拉你呢?
03
记得高中时期,有一同学人称阿毛。
阿毛是那种典型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玩手机,打瞌睡,开小差,各种课堂禁忌都被他玩得不亦乐乎。
因为上课没专心听课,带来的结果便是课后作业一窍不通,连最基本的公式都记不住。
如果光光这样不学习也就算了,反正也不妨碍到他人的生活。但偏偏阿毛又是个喜欢到处求问题,不愿自己动脑学习的人。
一遇到什么不懂的难题,自己不先查查资料,翻翻书,就立马问身边的同学,叫人给他详细讲解一番。
最经常听到被问者说的两句话就是:
哎呀,这个上课讲过啦。你自己上课不听,在那里睡觉,现在还来问别人。
这太简单了啊,就是书本上的公式。你连书都没看,上课也不听,一看到不懂就立马求别人帮助。
久而久之,班级同学包括老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对阿毛避而远之,不愿再帮他回答问题。
大家都说,他自己不好好学习听课,就一直要别人帮忙,谁愿意浪费时间,再给他上一次课呀。
如果你上课认真听了,平时也非常努力,但还是不懂,那别人倒乐意帮你。阿毛这样的,还是算了吧,帮了也没用。
很多时候,你只有自己先努力奋斗了,遇到挫折困恼时,别人才愿意帮你;如果你两手空空,本就未曾前行过,一遇到暴风雨就赶紧找旁人求助,试问,谁又愿意把你请进避雨亭呢?
04
其实生活中,我们愿意发自内心地去帮助某个人,并非全部因为关系或者感情等因素,很多时候是取决于被帮助的那个人,是否值得帮助。
而值不值得帮助,又很大程度上依据于,对方是否足够努力,足够拼搏。
一个压根自己都不愿努力奋斗的人,遇事立马指望得到他们帮助,那么,即使他能得到众人一时的帮忙,也得不了一世的支持。
你工作不努力,迟到早退样样精通,遇到麻烦客户就打电话求助,谁愿意帮你解围呢?
你学习不刻苦,打架逃课驾轻就熟,碰上大型考试就临时抱佛脚,追着学霸身后求问题,谁又肯为你解答呢?
一个连自己都不努力的人,别人又凭什么帮助他呢?
努力的人会发光,拼搏的人能相知。只有那些自己真正奋斗过的人,才能得到他人最真心实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