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资料库>> 教育文集

听李振村老师的讲座有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3日 点击数:
 
 

李振村是《小学语文教师》的编辑,慕他之名,我有机会去博爱小学听了他的一个名为《教育碎思录》的讲座,感受很深。

一、学会用“故事”说话

“故事传承文化,故事打动心灵。” 一次平常的沙鲸表演被赋以了生动的故事而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观众,从而唤起人们对于梦想的追求;一个普通的打火机被贯以了各种各样传奇的故事而成为了人人所追捧的名牌,成为人们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而一个省委领导苍白无力的程式化的宣传怎么能打动外国投资者的心?……所有的故事都说明只有生动的形象,具体的场景,感人的细节,丰富的情感才能是真正打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他说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往往记下的是场景、片断、故事和情感。他说他至今还记得那一次自己被老师喊上去“吊黑板”做不出题的难堪之际,老师推说“哎呀,我的钥匙丢了”,借故走开,他的同学趁此机会七嘴八舌地把那道题目教会了他,而老师回来之时又有意把钥匙甩得“叮当”乱响。长大之后与老师再次见面,才知道原来那次是老师有意安排。他因此感受到了老师宽容的力量。他还讲到写《白鹿原》的陈忠实在回忆中小学生活时,说了一句让我们所有老师都感到汗颜的一句话,他说他也许是年纪大了,所有老师教育他的情景都忘了,唯一没有忘记的是当他因为家贫要办退学手续的时候,教导处的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同情他的遭遇,为他感到惋惜而痛哭流泪的情景至今仍令他铭记在心。他又讲到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教了一位学生两年以后,学生记得最清楚的竟是一堂语文课让他们开心地看蝴蝶,而不要写作文……李振村老师用了许多实实在在的、让我们老师听来感到有些辛酸的事例告诉我们:教师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应该留下情感、形象和细节。这里李振村老师赋予了“故事”新的内涵,它代表的是形象、场景、情感、细节。他告诉我们老师要尽可能的用“故事”的形式来说话,避免空洞生硬的说理,尽可能地用情感、故事、形象来打动学生,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新奇。

二、树立大课程的意识

树立大课程的意识,为孩子构筑深邃的精神峡谷和辽阔的心灵草原。他列举了篮球名将郑海霞和电影演员濮存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他说篮球名将郑海霞小时候出生在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后来就一直打球,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的语文学习,也没有经历过新课程语文学习,但她在做访谈节目的时候,说话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有时甚至还有些诗意盎然,不比旁边的主持人说得差。是什么原因练就了郑海霞如此不凡的谈吐?李振村老师分析: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郑海霞时常面临着记者的挑战,她接触了各种各样的高端人物,她始终都在与“大师”对话。再说电影演员濮存昕,他的作品《我知道光在哪里》语言朴素扎实,时不时让人感受到他的思想火花,远比一些专业的作家、评论家的语言有味。寻找原因:濮存昕原来是北京人艺的一名话剧演员,作为话剧演员每天必须背很多经典的台词,这造就了他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生活中的阅读、见识等于人生的教养。”

所以李振村老师说我们要把“大师”引进课堂,要把名著引进课堂,把惊心动魄、伟大的生活引进课堂。让每一堂课成为一个节点,比如通过一首诗教一个诗人,教一段历史,教一种精神……我们作为教师要让每一节课成为一个路径,走向美好的未来;让每一节课成为一个窗扉,通向辽阔的世界;让每一节课成为一个基点,伸向四面八方。

每一个老师都必须有丰厚的文学底蕴,数学老师要给孩子讲讲数学家的故事,否则数学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一名会计;音乐老师要告诉孩子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故事,否则音乐老师培养出来的只会是卡拉OK演唱者; 美术老师也不仅仅是教给孩子色彩、线条,而是要教会孩子创造美,欣赏美,表达美。

三、打开母语教育的效率之门

他这里特别提到了韩新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实验》和陈琴老师的《“素读”教学法》。她俩并不善于上公开课,但却能把自己的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得很好。

她俩的共同点是课堂上精讲,少练,引导学生多读。

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坚持简简单单教语文,按照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去教、去学,两周上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级教材;二年级识字量达到2500字,三年级认识3000个字,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万字,中高年级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100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班级循环日记,而全班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课内海量阅读”实验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深挖教材,细细分析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做习题,做考卷的检测方法,让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积累,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全班共读一本书,诵读古代经典……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