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资料库>> 教育文集

异校锻炼第一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3日 点击数:
 
 

异校锻炼第一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不知不觉中,来到教师进修学校异校锻炼已经一个星期了,在这短短的五天中,聆听了师傅的两个教材分析和一节示范课,她的敬业和专业让我敬佩;拜读了学姐学妹们每天晚上的学习收获,她们的勤奋和好学让我汗颜;认识了进修学校的老师们,他们的微笑和热情让我感动。虽然每天的天空阴雨霏霏,但心中时刻充满着温暖。

总结一周的收获,感受最深的就是师傅二年级教材分析中的一句话: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师傅是在分析二年级教材的习惯篇的教学时引用这句王尔德的名言的,然后她还重点介绍了于永正老师《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中的三个例子来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

例子一: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语文的高考成绩总不尽如人意。李希贵先生出任校长后,实施了一个名叫语文实验室计划计划规定:高中的每星期的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一位教高一的语老师大不以为然,悄悄推开教室门,对读书的学生说:别听李校长那一套,不讲怎么行呢?于是又讲起来。此事被李校长知道了,于是他请高一的老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也参加这次高中一年级的统考。结果,李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于平均分(那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0点几)。李校长笑问: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老师们默然。

这项计划实施以后,高密一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度提升,彻底改变了高考时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精讲,多读,居然就成了!教语文是不是很简单?

例子二: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的中学老师们经常抱怨说,中学教育质量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小学老师没有教好。小学老师当然不认账??你们怎么把责任推到我们小学老师身上来了?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呢?1997年,丰满区教育局决定全区小学毕业班来一次统考,看看小学教学质量究竟怎么样。这一考不要紧,考出了个令人注目又令人吃惊的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且,班里的其它学生排名也很靠前!而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她平时几乎没上过什么公开课!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匪夷所思!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这位全国有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带人到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去调研,看看杨巧云是怎么教语文的。杨巧云老师说: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同学写的日记给邓治安主任看。学生写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个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记事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的。老师的课可能上得没有什么,但她按照学语文的规律去教了。六年来,她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这是最大的彩!

老师怎样教语文?两个字:读、写。说得稍微复杂一点是四个字:多读多写。

例子三:《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升入小学五年级,教他语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剧演员。这位门外汉,不会讲解,但会朗读。这不奇怪,因为他文化底蕴深厚,能说一口流利动听的普通话,又是演员,感情丰富且又善于表达。山村的孩子们第一次听到这么纯正的普通话,第一次听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李振村被老师的朗读感动得泪流满面。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这位老师还经常朗读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给学生们听。下雨了,教描写下雨的诗;下雪了,教描写下雪的诗。学了,就叫背。李振村痴迷语文了。老师看李振村作文写得好,说:一个未来的作家将在我们村里诞生!并偷偷送了几包书给李振村读。那年头,像茅盾的《林家铺子》、茹志娟的《百合花》都不准看的。老师在李振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梦想、憧憬和向往。激情和梦想,带着少年李振村一头扎进书堆里而不能自拔。在那个文化荒漠的时代,他竟读了五十多部长篇小说,包括我国古典四大名著。1981年高考,李振村数学虽然只考了40多分,但语文成绩优异,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录取。现在,他真的成了作家,人刚到中年,便著作等身。由于长期和语文教学打交道,他还成了一个语文教育家。

李振村深有感触地说: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

老师的这篇文章我很早就看过,但这三个例子被师傅恰如其分地引用到习惯篇的教学的时候,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怎样教语文语文到底教什么,这三个例子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原来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学生只有养成了这个好习惯,他才会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而这个好习惯也会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中成就他们自己。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也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但由于思想理念的偏差,课堂上总是煞费苦心地咬文嚼字,不厌其烦地大讲特讲,不舍得多放时间给学生静静地阅读;课堂外虽然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各种各样的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实在不忍心再布置过多的阅读任务。其实我也象李希贵校长学校中的老师那样有点杞人忧天了。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课堂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多读一点书,真正做到精讲多读,课后少布置一点机械抄写作业,留足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耐心地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也许学生的表现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而在课堂上如何精讲,少讲,而又能让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我想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语文,很简单。教好语文,其实很不简单。从贾志敏老师的《教语文,其实不简单》一文中也许我们可以找到如何实现精讲多读的好办法。老师说:语文,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借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切实掌握母语的规律。语文课,要有十足的“语文味”,要“像语文课”,要“是语文课”。我们语老师只有心中抱着这个目标,才能在解读文本、设计教法的时候删繁就简,每篇课文所教的知识有所侧重,真正做到轻负高效

下面把于永正老师《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的和贾志敏老师的《语文,其实不简单》和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真正将语文教学简单化、实在化、有效化,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