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资料库>> 转载

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5日 点击数:
 

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看看以色列、芬兰等国际同行及中国教育大咖们是怎么理解的?

柳斌(原教育部副部长):语言首先是一种能力,其次才是一门知识
    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过程,就是习得过程,习得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完成的。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各方面素养最好、最重要的养成阶段。
    语文是什么?首先,我觉得语文是一种能力,是通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体现出来的生存能力,是通过概念表达、是非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体现出来的发展能力。
    语文也是一种素养,是通过诗词歌赋、小说散文体现出来的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人类正是通过这样的素养,才使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世代相传。其次,语文才是一门知识,一门关于语言和文字、文章的知识课程。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尤其要重视的是读,读是更为基本的技能。多读多诵,体念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感悟就在其中。因诵成好,因诵成悟,因悟入巧,因巧入神语文素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升华的。
    所以诵读是语文能力获得的重要的基础。所以把诵读说成是死记硬背而加以贬低,我觉得是十分荒谬的。针对当前语文课讲得多、练得多,花样多、学得累、获益少,示范课动作多、表演多、失效少的状况,我赞成提“返璞归真”这个口号。

苟仲文(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读懂儿童
    读懂学生是当下我们教育各界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儿童有一个童年的价值,他有他童年自己的一种所求、所想和所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学生的这种独立性,释放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的主动发展。
    总说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好像创造力很差,这个原因很多,但是有一点原因,是不是我们教育界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保护了他们这种创造的天性?
    我们能不能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把孩子的答案当做正确答案来对待呢?你说他错了,我说不错,即便他答得错了,但是只要是他脑子里面答出来的,我认为就是正确的。因为他到了一定的时间,他自己就知道了,我们的教育者是要启发挖掘他的脑子里的这种主动性。怎么充盈学生的大脑,怎么让这个大脑激活?大脑富有活力?这是我认为教育应该研究的,老师应该注意的。
    所以我希望教师要有几个变化。第一,要放下身段,平视学生,不再俯视。这个平视我觉得是“心理上平等”,你要引导他怎么把这个碎片的知识连贯起来,而不是用权威施加。
    第二,教育者要与学生感同身受,要跟他一块认识认知这个问题,教他怎么想,怎么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怎么去看这个问题。
    第三,我觉得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学生和老师要互动,跟学生一块研究问题,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去参与。
    最后,教育者要由裁判员变成教练员,不要只说对和错,要看思路,要看方向对不对。

李曜升(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科学素养与阅读素养贵在“养”字,养品质,养能力
    综合国际上的各种定义可以发现,科学素养有3个需要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第一要求对科学的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第二要求对于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第三对于科技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这三项构成了科学素养的三个范畴。
    什么是阅读素养?阅读素养是指获取理解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科学素养与阅读素养贵在"养"字,养品质,养能力。如果引申思考的话,科学与阅读素养对上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下关系到受教育者生存、生活、成长、成才。
    如今科学与阅读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未来课改的主要方向。

Ehud Shachar(以色列著名教育专家、思维教育大师):以色列教育最理想的工具是游戏
    有一个小学生,他6岁,念一年级,在他开始工作的时候,已经是2030年之后的事了。他的老师现在是49岁,这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总是面带微笑,教学水平很高,他是在60年代出生的。现在这个60年代出生的人,在教这个需要为在21世纪30年代工作做好准备的学生。虽然这个老师很优秀,但他怎么可能为现在小孩子做好将来的准备呢?这是现在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
    以色列的教育系统不是世界上最佳的教育系统,但以色列被称为创新国家。如果教育系统没有在教育和阅读方面达到世界的顶尖水平的话,那么以色列怎么会在创新方面做得这么好呢?
    最主要的一点是,以色列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对技能的培养上
    这些技能包括问题解决技能,决策技能;合作技能;克服情绪困难;克服固有思维模式等。此外,如果我们希望今天的学习者能为未来做好准备,我们必须要教给他们软实力。这些软实力包括谈判的技巧;如何分析自己的错误,并且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如何组织一场讨论;如何发起一项倡议;如何进行头脑风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而对于21世纪未来的孩子来说,迁移能力、灵活思考的能力、合作能力是三个最重要的技能。
迁移是指从一个地方获得知识,并且在另外一个地方应用它的能力。实际上这是一种学习的能力。为什么学历史,并不光是要记得那些日子,而是要理解很多的价值,历史的价值,理解我们是谁。如果认为学一些东西仅仅是为了记得某些历史事件,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从这样一个科目当中学到的东西怎么样应用于另外一个主题,就是迁移的能力。
    灵活思考。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包括改变习惯的能力、快速回应的能力等。我们的生命当中,时常要面对变化,我们是不是有能力应对?这就需要我们教给他们灵活思考的能力。
    然后是合作。要和其他人合作,一块儿创造和分享,这在今天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这个世界挑战越来越复杂,我们要理解别人,学会从其他人的角度分析问题。
    如何教给学生这些能力呢?答案是要对学习过程结构化,而不是简单运用信息。主要包括四个步骤:一是经验,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有意义的经验;二是赋予意义,将所教的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以及他/她的未来建立联系;三是参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四是干预,给学习者提供各种挑战。
    教学工具是什么呢?在以色列我们使用的是游戏。游戏对于我们来说很理想的、甚至是最好的教育工具。游戏是在创造一种模仿的过程。我们需要解决问题,要面对各种挑战,要理解规则,要做出反应。
    游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思考的概念。在游戏中,我们还学习很多的概念,比如战略游戏。在我们学习这些之后,就进行一种迁移。我们把这样的知识迁移到不同的游戏,迁移到现实事件当中。
    我们希望培养的是学生拥有正确的思考方式,他们能够去考虑15年之后会发生什么,而不光关注考试,关注一个学期之后的东西。我们要求他们去考虑离开学校之后,未来进入职业生涯需要的东西,这个是我们在以色列正在进行的教育投资。

Satu Valkama(芬兰学校校长):我们需要重新考虑目前的课程表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的世界正在不断地变化,很多新的知识在课本中并没有涉及,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学校里教给学生知识和从现实当中进行教育,哪个更重要。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考虑目前的课程表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
    课程表是芬兰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芬兰课程表的构成基于三项基础:第一,国家决定的课程,也就是国家指导原则大纲;第二,地方政府对于课表有着强大影响,他们可以自由决定最适合当地情况的教学方式,为这种教学方式提供培训;第三,学校也可以自行决定课程表,比如把学校的一些价值观融入其中。
    芬兰新的课程改革始于2012年,改革计划持续到2016年。从一至九年级,芬兰的中小学将总共开设不少于222门课程,社会、体育以及音乐、艺术方面的课时数会有所增加;一至六年级将融合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和健康课程,加强综合课程学习;同时,学校将开设更多元的语言课程项目
    核心课程计划的原则主要有这几个方面:课程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着眼于可持续的未来是课程目标之一;实现教育各方面的平等;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支持;坚持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连贯性和持续性;国际视野和全球责任意识;重视语言和文化的丰富性等。
    课程表变化最重要的方面是强化价值观。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基本权利,价值观也是和社会的变化紧密相关的。我们要关心每一个孩子义务教育的完成,加强合作,促进小学生的参与,改变学习环境。
    芬兰课程表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环境在不断地变化。在我们开始研究新的课程表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了最新的科技结果,考虑学生如果要适应未来的变化,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我们如何来改进教学,支持学生打造他们未来的竞争力。
    如果这些变化在孩子的眼中什么都没有发生,那就等同于我们什么都没做。所以我们要关注在真实的现实当中到底有没有变化,我们要确保所有的东西在新课表中真的发生,在每一个学生当中真实地发生。

王殿军(清华附中校长):把自由还给学生,是最好的一种教育方式
    现在的教育不是把教室里的事做好就完了,还要看教室之外能干什么,所以叫课内课外相结合,有时候校内校外还要相配合,有一些课程在校内是完不成的。
    我们提倡阅读,但课程不是从书本上就能学到的。我们的学生经常读书之后还要亲自去现场考察,可能很多人认为这会耽误学习。但我觉得,当孩子被逼着学习的时候是被动的学习,既理解慢又记得时间短,这是一个非常低效的学习
    而当你把它带到室外,带到野外,带到这些与他读的东西有关联的地方的时候,就会突然激发了他的兴趣,他由一种被迫的学习,变成了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学习,这个时候效率就高了,就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了。实践这么多年下来,我们老师已经坚定不移地相信,把自由还给学生,是最好的一种教育方式。开玩笑地说,孩子就是一朵花朵,只要有阳光和雨露,马上就可以绽放。
    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养,要为他们搭建更多的更大的平台,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他们创造自由想象、自由探索、自主发展无限的空间。所以学校教育说白了,只要你把空间给他们,时间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他们就一定能够为你创造奇迹然后你也因此也许能够为未来的人才创造奇迹。

窦桂梅(清华附小校长):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从1915年的成志学校,到走过百年历程提升为成志教育,我们有不变的核心的理念,就是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意义就是学校是儿童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儿童存在的全部意义也才构成了学校。
    成志教育首先要成志。今天的孩子们需要有一种从小的方向,这个立志可能从兴趣出发,乐趣出发。成志需要在立志过程当中。清华附小每天升国旗、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都是与爱国主义相关内容的教育课,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实践和体验来立志、宏志、引领。努力让孩子成为未来的榜样,社会的榜样。如果真能引领,我觉得那也许是我们最高尚的一种教育
    清华附小这一百年来一直在努力地实现了三个引领。第一个是价值观的引领。价值观塑造是成志教育的核心内容,方向可能比方法还重要。
    第二个方面是课程的引领。课程是内容的问题,怎么做?我们体现“两个立足,一个创新”。一是立足清华大学的发展战略,从而落地于清华附小的战略课程;二是立足世界基础教育的最高水平,站在世界的坐标下看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有一个创新,即基于国家的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优化,创建了清华附小1+X的课程结构。
    第三是公益服务的引领。学校是培养有益于社会的人,需要培养感恩的人,也要培养报恩的人,报恩要懂得去回报这个社会,所以是一种责任和家国情怀,更是一种使命,我们带动儿童去引领,儿童也会不断地做着他应该做的延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