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资料库>> 教育文集

家长不能做孩子的上帝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2日 点击数:
 

这是<长江日报>健康百事上武汉市心理医院副院长施琪嘉的讲稿,看后觉得颇有感触,特转载在这里.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感受,以前的乖孩子突然有一天变得大家都不认识了:逃课,不跟同学交往,做事越来越懒散.

也许,不少曾经的好学生/乖孩子正面对这样的痛苦,许多家长也正处于无可奈何的焦躁中.

这不是因为社会的衰败,而是教育的模式/社会的压力,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如何和孩子交流.

首先要理解孩子.

经常有家长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孩子怎么就不理解呢?其实,我们理解孩子要多于让孩子理解我们.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亲,更是孩子的上帝,自己要求怎样,孩子就要怎样,这样对孩子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现代孩子青春期生理发育比心理发育要快,心理认识能力跟不上外在的成熟,所以容易.但家长们甚至教师们都还没认识到这一点,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把孩子心理拔高,冲突就此产生.

由于两代人成长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常常话不投机.家长这一辈,接受的教育是谦虚谨慎/勤劳朴实/学英雄.

所以,听到家长的唠叨,孩子不屑一顾,觉得老土,与其说是父母与孩子过不去,还不如说是这两种成长背景格格不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生活幸福感却没有增加.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看着孩子不顺眼,正好找到出口.

其次,在交流方式上,不一定非要通过严肃的谈话来进行.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可以通过学习/游戏等进行.孩子的内心需要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系统,才能养成相对稳定的性格和人格,这首先应当来自父母的传承.

而现在的孩子看的是通片/吃的是麦当劳/学的是超女美男,没有稳定的信仰,没有信任感,没有安全感.因此,父母应当带头学习,注意内心的平静.

其实,孩子在学习中同样可以找到乐趣.有的家长喜欢告诉孩子,如果这次考试达到多少分,就给你什么什么奖励,我要说的是,如果你想把孩子整坏,赶快这么做!简单的奖惩,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变成主仆关系.

再次,要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们对话,而不是要求孩子用成人的语言来交流.

小孩刚上学时,有的孩子说:"我肚子疼."

家长的回答一般有两种:一是"那今天就不要上学了,我带你看医生去";一种是"肚子疼也要上学".再比如,孩子东西,父母说:"你再,看我不打你!"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关系是越来越僵了.

假如,父母趴下来跟孩子讲话,用他们的语言问:"你不想上学吗?是不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儿?"这样一来,孩子就愿意跟你交流了,你就有机会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帮他们把问题解决好.

最后,是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游戏.我想很多家长很久没有专心和孩子一起做过游戏了吧?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一起玩,要留出固定的时间和孩子玩耍,要很认真地和孩子游戏.

对孩子多些宽容.家长对孩子表现出来的自己不了解/不理解/看不惯的一面,总爱急切地/直接地表现出自己的着急作不满,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也要仔细想想为什么.

父母可以请学校老师/亲戚朋友帮忙了解孩子/劝导孩子,或者找一些教育/心理学书籍看看,必要时,还应当请心理医生帮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总之,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