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七月开心色丁香色婷婷一批ST公司申请“摘帽” 风险隐患犹存或平添不确定性

七月开心色丁香色婷婷一批ST公司申请“摘帽” 风险隐患犹存或平添不确定性

2024-06-17 08:01:30 来源:七月开心色丁香色婷婷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记者 李少鹏

  随着风险因素逐一消除,一批ST或*ST公司将“摘帽”工作提上日程。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40家公司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目前成功“摘帽”的达到20家,仍有20余家公司尚未收到交易所的最终决定。

  整体来看,目前已申请“摘帽”的公司均表示相关风险因素已消除,并向市场透露出积极信号。但记者注意到,部分公司的内控管理现状、业绩表现预期、法律诉讼未决等事项似乎仍存在隐患,后续公司经营业务能否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尚存不确定性,个别公司想要成功“摘帽”并非易事。

  此外,近期多家申请“摘帽”的公司也进入监管视野,交易所要求公司对潜在风险问题进一步说清楚、讲明白,确保全面彻底消除风险因素,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风险消除”不彻底

  从目前已提出“摘帽”申请的公司来看,公司均表示此前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已经消除,符合“摘帽”的条件。然而记者发现,提出“摘帽”申请,并未万事大吉,能否彻底“摘帽”,还待综合评估风险因素,等待交易所最终决定。从现实案例来看,有的公司前脚提出申请,后脚又陷入“雷区”,“摘帽”前景也扑朔迷离。

  金一文化(现名“ST金一”)就是典型案例。因2022年期末净资产为负叠加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金一文化在2022年年报披露后“披星戴帽”。随着2023年净资产转正及“非标”意见消除,公司今年3月27日晚申请“摘帽”。

  然而仅过两天,公司3月29日晚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从公司披露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来看,公司涉嫌违法违规的主要内容是2020年、2021年虚增存货导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由此,*ST金一“摘帽”的愿望未能全部实现,只是“摘星”,证券简称由“*ST金一”变更为“ST金一”。

  情况类似的还有*ST围海。具体来看,因2022年年报被年审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已因违规担保、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被ST的围海股份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ST围海”。

  经过一年努力,公司在2023年年报披露后的第一时间表示前述风险已消除,申请撤销相关风险警示。不过,宁波证监局随后向公司下发的《退市风险提示函》让公司“摘帽”前景蒙上阴影。

  回溯来看,*ST围海在今年1月底公告称,对2018年至2022年财务报告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由于其中部分年份因盈亏性质变化、更正事项具有广泛性影响等涉及重新全面审计,宁波证监局介入调查。

  《退市风险提示函》明确表示,若*ST围海2020年至2022年的年度报告后续被认定为存在虚假记载,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摘帽”尚需说清楚

  上市公司申请“摘帽”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但不少公司自认为的风险消除情况,似乎还有待商榷。记者注意到,部分公司在提出“摘帽”申请后,便受到监管关注及问询,要求其就一些潜在风险进一步说清楚、讲明白。

  自称违规担保风险消除的ST天喻在4月底发出“摘帽”申请后,第一时间就收到监管部门问询函件。其中,针对公司表述的违规担保事项纠纷已达成和解等说法,深交所要求ST天喻结合在昌喻投资收入分配事项中存在的用印流程不规范的情形,再次全面核查公司是否存在其他应披露未披露的违规担保、资金占用等情形。同时,核查并说明公司是否存在其他股票交易应当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

  进一步来看,ST天喻2023年年报等议案未获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一事也引起监管注意。对于董事会与股东之间的投票意见差异,深交所重点询问公司“是否存在控制权争夺情形”。

  面对问询,ST天喻目前仅对“是否存在控制权争夺情形”进行了回复,表示该事件为主要股东对董事会工作不满意的“反馈”,不存在控制权争夺,而对于年报问询函,公司尚未回复。

  欲“摘帽”的*ST长方同样被交易所问询。回溯来看,*ST长方与收购而来的子公司康铭盛经历了几番争斗,相关事件不仅导致上市公司股票“披星戴帽”,还使得公司2021年年报、2022年内控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2023年初,康铭盛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4年4月,证监会对*ST长方立案调查。

  对于*ST长方“2022年度内控审计报告否定意见涉及事项的影响已消除”的申请理由,深交所在年报问询函中要求公司说明对康铭盛的控制、整改情况如何?随后,公司在回函中表态:已对康铭盛实施有效管控。

  记者注意到,深交所对*ST长方的回复似乎并不满意,紧接着发出第二封年报问询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公司及康铭盛被立案调查后的相关事项进展情况、对公司造成的影响等。

  “回复问询十分重要,一旦‘摘帽’申请通过,意味着各项风险因素已消除。”有市场人士表示,回复问询是ST股“摘帽”前的“大考”,事关申请对象在资本市场的去留,相关公司应予以重视,投资者也应及时关注其中的风险变化。

  潜在风险需警惕

  记者注意到,还有部分ST公司的“摘帽”申请理由充分,基本面也有一定改善,但面对新“国九条”提出的“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等要求,其能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摘帽”还需观察,个别公司“摘帽”后隐藏的潜在风险,也需高度警惕。

  以*ST莫高为例,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这一情况在2023年得到扭转,*ST莫高当年实现营收1.98亿元,为此公司申请“摘帽”。需要指出的是,随着退市新规将主板亏损公司的营收门槛从1亿元上调至3亿元,*ST莫高或再次被圈定在“高危群体”范围内。

  财务数据显示,已连亏三年的*ST莫高自2019年起营业收入就未超过2亿元。对此,有接近公司人士直言,今年的目标就是做大营收。

  记者还发现,或是对“摘帽”信心不足,有公司已打起“退堂鼓”。ST升达在4月30日直接撤回关于公司股票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

  具体来看,公司称关注到深 交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对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等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ST升达称,为使相关撤销申请符合法律法规和最新监管规则的规定,公司决定撤回申请。

  有熟悉上市公司运营人士提示,部分公司尽管提出“摘帽”申请,但其基本面并未完全反转,能否“重获新生”存在不确定性。针对此类风险公司,投资者尤其要仔细甄别、评估其中风险隐患。

【编辑:郭子扬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内容全网聚合禁止采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备0500444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00-1] [京ICP备05004440号-1] 总机:86-10-87828888

Copyright ©1999-2023 www.xxszx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app安卓v1.1.5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