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青青伊是香蕉大人兴全基金“一姐”乔迁:三年下跌周期,回撤比师傅谢治宇好很多

青青伊是香蕉大人兴全基金“一姐”乔迁:三年下跌周期,回撤比师傅谢治宇好很多

2024-06-05 17:22:38 来源:青青伊是香蕉大人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兴全基金“一姐”乔迁:三年下跌周期,回撤比师傅谢治宇好很多(附3000字投资经)

  来源:简盈财观

  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经理、基金管理部副总监乔迁

  首发/简盈财观

  公众号/Jian Ying Cai Guan

  编辑/FENGLING

  部分内容源自/券商中国

  乔迁,实力派女性基金经理,均衡性、稳健型选手。

  “底线思维”,追求绝对收益,是乔迁一直秉持的价值观。

  目前管理规模239.21亿元,代表产品是兴全商业模式优选,大概因为乔迁是兴全管理规模最大的女性权益基金经理,也被称为兴全“一姐”。

  2008年乔迁加入兴全,一路从小白成长到一姐,“十年磨一剑”,且师承董承非和谢治宇。

  她先用了近10年的时间以研究员以及基金助理的身份深度参与投研工作,2015年开始给谢治宇当了两年基金助理,2017年开始与董承非共同管理基金,近几年成为一位颇具实力的中生代基金经理。

  三年来,“一姐”管理的基金业绩表现稳定,远远跑赢市场平均水平。

  在三年下行周期中,回撤表现的比师傅谢治宇还好很多。(谢经理这三年,年度亏损动辄就是30%-40%,基金亏惨了)。

  简盈对她颇有好感,可能是价值观比较一致。

  正好5月份,乔迁有两次对外“沟通”,态度坦诚,信息密度非常高,观点也很明确。

  一次是5月4日,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上的主题演讲《投资思维的迭代和机会展望》,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层层分析,传递了对市场明确乐观的看法。

  另外一次,是本周证券时报旗下券商中国对乔迁的专访,主要讲述成长经历和投资方法论。

  如此高密度、系统性的信息输出,是我们了解优秀基金经理的好窗口,更是投资学习的好材料、好机会。

  两次沟通的内容都比较长,简盈还是采用要点提取方式分享,并将相关文章链接放到文末。

  第一篇:《兴全“一姐”乔迁坦诚沟通:底部太久了,越往后越乐观》

  第二篇:《兴全“一姐”乔迁访谈:投资就是件平衡和取舍,顾忌越多,越难做好》(本文)

  - 1 -

  如何拓宽能力圈?

  我会在每个一级行业里,找一家龙头公司,再找也许有投资机会的公司进行跟踪。

  龙头公司并不意味着它是好的投资标的,但可以帮助我建立对行业的看法,而且龙头公司董事长对行业往往相当有见地,他所关注的核心要点,能够让我非常快速地抓住行业的重点。

  通过对龙头公司的观察,一方面可以快速认知行业运行的规律,另一方面也帮助我很快地在行业间进行横向比较,更容易了解每一个行业在怎样的水位上、在市场上处在怎样的定价水平。

  针对跨行业的研究,我最早在有实物的行业中拓展,早期研究覆盖过的行业包括制造业、消费品、部分周期品,很多行业底层逻辑是有共性的,只需要补充对行业的知识点和运行规律的把握;然后逐渐扩展到轻资产行业;传媒、互联网则是更后期的积累,循序渐进地覆盖所有行业。

  - 2 -

  风险控制:少亏就是赚

  刚入行培训时,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

  投资总监在PPT上却反复强调风险控制,重要的不是怎么赚钱,而是先学习如何少亏钱。

  这句话与我的价值观契合,至今对我影响都非常大。

  入行时间越长,越发觉,少亏钱其实就是赚钱的一个来源、一种方式,以守为攻,长期的效果可能超乎字面本来的意义。

  做研究员的时候,基金经理会在他们的框架下,鼓励我们不要急切地推荐股票,而更希望我们做有前瞻性、偏长期的基础研究工作。

  这些工作内容看似对短期投资的转化率不高,但是三、五年后回头再看,研究成果是非常有价值的。

  不是推短期特别有进攻性的股票,而是鼓励选出好公司并持续跟踪。

  好公司考虑定价因素,有时当下并不一定是好的投资标的,但可以建立对企业对行业有足够深度的理解。

  - 3 -

  如何平衡短期与长期?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也是我们的底层投资逻辑。

  保证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守住底线和避免亏损,这是最重要的底线和前提。

  但并不是我在股市每个时间段获取收益的唯一方式。

  在长久期价值允许的框架内,阶段性所显现出来的方法可能看似是多样的,并没有绝对的对错。

  这取决于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客户、公司、资源禀赋等各种约束条件。

  近几年面临市场波动,我深深感受到,我想实现的收益与客观的持有人实现的收益之间是有缺口的。

  客户的久期跟基金经理想要的久期时常是不一样的。

  基金经理的判断可能是站在长维度的,而客户持有的周期只有三年或者更短的时间以及对波动的忍受程度往往各不相同。

  我们要考虑这些约束条件,去实现相对均衡的优化组合,这需要取舍和平衡。

  2022年市场下跌时,我们开玩笑说,现在把电脑关了,几年以后再来看,这些持仓应该是有绝对收益的。

  但持有人不可能等这么久,并且事物是在变化的,很多公司在经历外部环境变化后的业绩修正也无法保证收益实现的代价和性价比。

  在方法论上,我需要通过组合管理去应对长久期与短久期收益取舍和平衡的问题,也需要不断的给修正留出足够的空间。

  - 4 -

  每个人只能赚到K线图上的一部分

  每个人只能赚到K线图上的一部分,每种方法论只能适应K线图上的一段。

  没有一种方法论包打天下。

  投资中,一旦想要完美,通常就达不到完美。

  如何取舍变得非常重要,性格、能力圈与方法论的匹配程度,决定收益是否达到预期。

  站在不同的维度上,人们对同一件事情一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目标本来就不一样。

  我所实现的收益,可能是另一个方法论并不看重的。

  每个基金经理都在努力做正确的事情,之所以结果会不同,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个体情况和面临的约束条件不同,导致方方面面的取舍不一样。

  比如,对于同一只股票,有时候并不在于基本面的预期差有多大,而是在不同的取舍中,有人想要高弹性,而我恰好想要那个确定性;有人想要短久期的资产,有人想要长久期的回报。

  这也是市场一直有钱赚的原因。

  获取收益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的“武功”要不断提升。

  特别是对于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不能只拥有单一的技能,在坚持自己底层方法论的同时,应该有认识和扩展多种方法论的视野,尊重市场并理解参与者背后的行为。

  在这些方法论之间做取舍,并在久期上体现出一定的平衡感,让基金的波动相对收敛。

  在市场短期不体现自己所擅长的方法论、自身方法论收益实现久期可能偏长的时间区间,就可以利用丰富的组合管理方法和技能去匹配,存活下来,基民也能够留存下来,才能够最终去享受匹配原先投资目标的组合收益。

  超额收益的来源需要区分长久期和短久期。

  长久期的收益一定是来自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有价值实现能力的公司,这是我底部收益的主要来源。

  另外,我会结合不同的市场环境,运用一些组合管理和交易性工具来实现收益增强。

  市场上实现收益的方法是很多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最大的保护,但它在每一个阶段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我们公司有坚持的部分,也有灵活的部分,擅用工具,并不局限于在一个方法和一个久期上去取得收益。

  而是均衡各个“武功”之间在市场上发挥的作用,找到与自己约束条件和投资目标匹配的组合。

  - 5 -

  如何选公司、调权重,以及卖出公司?

  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好股票也不等于好公司。

  如果只是讨论选公司,除了好的管理层、持续价值创造能力等通常的要素以外,最终是选出审美和价值观与我匹配和我能够理解的公司,在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中往前走。

  除了基本的产业认知,我需要形成一定的同理心,在行业发生变化时,我可以判断这个价值观的公司下一步会有什么动作,企业价值会发生什么变化,最终实现在股票基本面层面上的可预测、可评估。

  所以我更倾向于选择企业价值观和文化与我想要在这个股票上实现的收益和价值观匹配的公司。

  选出公司,然后便是定价的问题。

  爱上某家公司?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我需要了解公司,了解管理层,理解他们做事的方式和过程,但又要避免跟企业走得过近。

  这样,我更能站在外部视角,更客观地评估一家企业。

  一方面,走太近,我担心失去理性客观的判断;另一方面,如果对公司了解太深后放大比市场领先太多的一些要素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做投资领先市场一两步即可,领先太多以及过于放大其权重,就可能要牺牲性价比去实现收益,影响市场收益率的要素和节奏是相当复杂的。

  投资就是在不停地定位自己 对自己认识的程度、对公司认识的程度、市场对公司的认识程度,以及投资者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认知等。

  要保证这些要素有相对客观的模糊定位,在这样的定位组合下匹配相应的行动。

  投资之所以复杂,正是由于它不是科学。

  有些时候低估了长久期内基本面投资要素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有些时候低估了短期市场中每个要素的权重,以及误判了所采取的投资目标和方法论的匹配程度,和最终决策出的取舍对结果的影响。

  大多数时间,我是根据我所评估的股票价值在收益率获取上的性价比,对股票的权重进行微调。

  我会在每个行业中持续跟踪几家公司,一方面积累行业的运行规律以及理解当下其在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一方面比较公司的性价比。

  比如,3家公司从三年维度看都是收益率区间似乎相似的公司,考虑到市场波动非常大,我会在多个时点上比较,谁的性价比更高,据此做仓位调整。

  我调出的股票:

  第一种情况是我对公司的看法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价格和基本面的剪刀差拉大了,性价比降低了。

  第二种是基于基本面原因的调仓,当我对一家公司的判断产生了巨大的修正,出现长期方向性的变化,这时候会彻底调整。

  第三种情况是持续观察的股票如果低于预期,修正的幅度偏大,导致性价比丧失了,也会把它调出。

  同时考虑组合各种久期资产的匹配度,这是一个持续多维度比较的过程。

  - 6 -

  如何看待投资中的错误?

  做投资,犯错是一个常态,我们每天都在对错误进行归因。

  既要正确归因是自己的错误还是市场的错误,同时也要尊重市场,毕竟市场犯错是一个常态。

  归因是第一步,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实,同时也需要尊重市场做出自己的取舍。

  所以,我们需要跳出自我,时刻努力站在独立第三方看自己、看世界,保持不停地自醒和迭代,用谦卑的心态,看待任何能力圈内与能力圈外的事情。

  既要有所坚持,也要尊重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

  这件事相当困难,但需要坚持去追求。

责任编辑:杨红卜

【编辑:方家瑜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内容全网聚合禁止采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备0500444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00-1] [京ICP备05004440号-1] 总机:86-10-87828888

Copyright ©1999-2023 www.xxszx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版v2.7.3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