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草莓视频iOS破解网站提前套现近100亿,“教育首富”中公教育快把公司搞退市了

草莓视频iOS破解网站提前套现近100亿,“教育首富”中公教育快把公司搞退市了

2024-06-06 16:23:35 来源:草莓视频iOS破解网站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来源:深蓝财经

  撰文 |& nbsp;王鑫

  1

  面值退市风险迫近

  6月3日至今,中公教育突然经历了一场惨烈暴跌,盘中惊现三个跌停,24.3万股东人心惶惶,极为担心被ST。

  截至发稿,中公教育股价报1.66元,4天抹去近30个点,市值仅剩102.4亿元,跌破2元后的恐慌效应显现。

  退市新规下,股价一旦跌破2元是一个危险信号,往往这类股票雷点多,极易加速跌破1元,触发面值退市。

  没想到,昔日大牛股中公教育也进入了这个“死亡螺旋”,还是挺令人震惊的。

  这样的暴跌,导火索源于近期公司又传出破产传闻,大股东跑路传闻等,也有投资者怀疑是公司大股东质押的股票爆仓了。

  不过6月3日,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破产传闻不实,请勿轻信谣言。

  6月4日晚间,中公教育公告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股民担心的经营情况、现金流情况、严监管下的ST可能、员工股权激励方案终止原因、控股股东股票质押情况等进一步作了回答,表示很多传闻严重不实,公司及管理层正不断努力恢复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同时,公司还强调今年一季度已经扭亏,实现净利润8200万元,二季度从 4 月和 5 月的情况来看,公司经营处于稳步改善过程中,从实际市场招生和教学交付来看,中公教育的研发、教学和服务,依然保持在行业的领先水平。

  从回应来看,似乎最困难的阶段真的要过去了。

  只是市场并不买账,6月5日、6月6日盘中,中公教育还在大幅下挫,似乎投资者的信心被击垮了。

  终于,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也坐不住了。6月6日,据证券时报报道,李永新出面接手采访,他表示,“关于公司及我个人的很多传言都是严重不实的,2021年以来,受双减政策、疫情、退费等影响下,公司出现了一些问题,从我个人到整个团队,都在积极努力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

  然而,这些回应并没有新意,还有网友评论,“自己忙着套现减持呢”。

  2

  业绩蹊跷变脸

  复盘中公教育登陆A股后的表现,着实有些魔幻。

  中公教育的创始人李永新毕业于北大,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他,是一位“小镇做题家”,创业初期,把从奥数到高考到小学的几乎所有教育项目都尝试了一遍,后来才成立了中公教育,落子考公等职业方向,并开发了互联网+培训的全新商业拓展模式。

  2018年,中公教育以185亿元身价借壳亚夏汽车上市,股价一路暴涨,2019年2月上市敲钟之日,总市值超过500亿,成为国内职业培训领域市值最高的公司,荣登A股教育上市公司榜首,被称为“教育茅”。

  到了2020年11月,中公教育市值已超过2600亿元,借壳两年不声不响涨了14倍,李永新和他母亲鲁忠芳也以1400亿元财富位列《2020胡润百富榜》第19位,成为全球教育行业的首富。

  市值暴涨背后,离不开飞奔的业绩支撑。

  根据借壳时的业绩承诺,2018年至2020年,中公教育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30亿元、13亿元、16.50亿元,合计为38.80亿元。这三年的实际数为11.23亿元、17.19亿元、19.03亿元,合计为47.45亿元,超出承诺数8.65亿元。

  尽管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上半年业绩亏损,但是最终全年仍超额完成了三年业绩承诺。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50%,赚钱能力确实惊人。

  但蹊跷的,这样的业绩神话并没有持续多久,三年业绩承诺期一过,公司就开始巨额亏损,2021至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11.01亿元、-2.0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36.8亿元,相当于把之前三年赚的回吐了大半。

  如此夸张的爆雷,让市场难以相信其合理性,究竟是之前通过财技透支了业绩,还是经营确实出现了重大失误?市场疑虑不少。

  二级市场上,中公教育股价急转直下,一路踩踏,市值蒸发2500多亿元,相当于跌去了96%。

  不仅是业绩,令人困惑的地方还有很多。

  2018年至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从58.98%一路攀升至92.06%,流动比率和速冻比率已经低于0.09%。

  大举负债的同时,中公教育还热衷于买房。从2018年开始,中公教育的的海外分公司、培训机构、研发中心迎来了激进扩张。例如,2019年12月,中公教育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投资,在北京昌平投资超过30亿元,将建设一个崭新的办公场所和新的训练中心,就引发不小关注。

  很快,中公教育的现金流捉襟见肘,2020年公司货币资金还高达59.50亿,到了2023年末仅剩3.78亿元,好在2024年一季度有所回升,为6.24亿元。

  3

  深陷退费风波

  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楼斜了,问题出在哪呢?

  中公教育不断爆雷背后,主要还是对行业形势判断失误了。

  2021年出台的“双减”政策叫停了K12教育,新东方转型做直播卖货。彼时,中公教育认为自己是做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的,影响不大。

  中公教育的收入来源中,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培训占据前三,最大的一块便是公务员考试培训,这确实是个好赛道,因为考公一直热潮不减。为了圈到学员,中公教育还针对考公培训等专门推出了“不过退费”的协议班模式,2017年协议班的收入占比高达74%。

  但后来,在疫情和政策影响下,一些头部教育机构裁员,市场涌现大量以个人工作室形式存在的小型培训机构,叠加消费意愿普遍紧缩,与中公教育动辄上万元的协议班相比,不少考生转向价格相对实惠的中小培训机构。

  2021年年报中,中公教育承认,由于公司管理团队对市场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经营计划调整不及时,导致退费猛增而成本居高不下。

  从公司财务数据来看,学员退费体现为现金流量表中冲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2018年至2023年冲减后的数据分别为66.54亿元、101.5亿元、138.88亿元、51.73亿元、58.79亿元、21.36亿元。可见从2021年起,形势急转直下。

  而期间,公司的营业总成本保持了较长时间粘性增长,从2018年50.07亿元增长至2021年91.53亿元,这势必大幅挤压利润。

  直到2022年开始,公司才大幅收缩,通过削减直营分支机构、员工人数、研发人员、授课师资人数等举措,把总成本砍到了61.39亿元,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30.21亿元,亏损因此逐步收窄。但是公司引以为傲的研发优势有没有动摇,不得而知。

  今年3·15,消费日报就指出,中公教育频频被曝拒绝履行协议约定,以拒绝为符合条件的学员退费,甚至存在引导学员贷款培训,至学员背上巨额债务等行为。

  从媒体报道来看,中公教育同样存在拖欠工资现象,总部员工工资只发到今年1月份。另有员工透露,从2022年开始,中公教育就经常拖欠工资,2023年10月份的工资拖到2024年2月下旬才发。

  4

  实控人套现近百亿

  引发外界更大不满的是,中公教育欠着学费和工资,大股东和核心高管却率先“开溜”了。

  据媒体梳理,自2022年11月以来,中公教育高管频繁大额减持,特别是实控人鲁忠芳及李永新母子,通过多次减持,已经成功套现了近100亿元的资金。中公教育的其他重要股东,如联合创始人王振东等,也进行了相应的减持操作。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鲁忠芳及李永新母子二人最新持股比例合计为16.68%,而在2022年10月时高达60%左右。

  在持续的股东大规模套现过程中,中公教育的关键股东还频繁质押股票。

  截至2024年5月31日,来自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公教育有31笔股权质押,质押比例17.55%,这和交易所统计的大股东质押数量相同,鲁忠芳及李永新母子、王振东这三位关键股东共质押10.82亿股,三人总共持股14.92亿股,意味着72.57%持股都被质押。

  如果股价继续暴跌,这些质押股权是否爆仓呢?目前看还不好说,只能说风险巨大。

【编辑:吕德榜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内容全网聚合禁止采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备0500444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00-1] [京ICP备05004440号-1] 总机:86-10-87828888

Copyright ©1999-2023 www.xxszx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app安卓v5.1.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