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插风骚鲍鱼中金:不一样的楼市去库

插风骚鲍鱼中金:不一样的楼市去库

2024-06-25 08:12:46 来源:插风骚鲍鱼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当前楼市的核心矛盾是供过于求,“5·17”新政切中要害,直指去库存,并从降低供给和激发需求两端着力。减少供给包括收回闲置土地和库销比较高区域限制拿地。激发需求则主要通过增加购买力和减少限制两个途径来满足新市民和改善性两类刚性需求。增加购买力方面,包括降首付和降利率增加居民加杠杆空间、存量收储用作保障房降低租购门槛、以及补贴减税降费;减少限制方面,包括进一步取消限购、户籍优化、购房落户等。从效果看,刺激需求直接的作用是提振二手房销量,减供虽短期不利于新房投资,但中期有利于库存去化和供求再平衡。同时,保障房政策从新建配售向存量已建未售楼盘的收储及租售并举转变,亦从增供转向去库,并可将保交楼与保障房有机结合。

但同是去库存,当前与2015年背景不同,途径或亦将不同,房地产或更多从金融属性回归商品属性。从可售面积计算的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看,当前和2015年都处于库存高位,政策的关键都是去库,但当前与2015年的背景不同。

 一是金融周期从上行在2017年中后转向下行,其中的房价周期也从趋势上涨在2021年中后转为趋势下跌。

► 二是2015年信贷条件放松,房企加杠杆,在土地供给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推升地价、进而推升房价,在金融属性主导下,带动居民加杠杆,涨价去库;而当前房企存在一定信用风险,即便总体信贷条件偏松,房企仍在去杠杆,房地产更多回归商品属性,体现为二手房的以价换量和降价去库。

► 三是居民杠杆高于2015年,当前无论是居民的宏观杠杆率(负债/GDP)、还是微观杠杆率(居民资产负债率、居民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都高于彼时。

图表1:当前和2015年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均处高位

图表2:中国金融周期和房价周期从上行转为下行

资料来源:BIS,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房企从加杠杆变为去杠杆

注:房企资产负债率采用上市公司数据计算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2015年房企加杠杆带动居民加杠杆,当前不同

注:房企资产负债率采用上市公司数据计算资料来源:Wind,CEIC,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居民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注:t为房价见顶时,中国为2021年Q2,美国为2006年Q2,日本为1991年Q1资料来源:BI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居民还本付息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资料来源:BIS,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国际经验看,信贷条件对房价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楼市预期对短期房价企稳更为关键。

► Kenneth & Ilhyock(2016)[1]对57个经济体1980~2011年的数据研究显示,信贷政策对房价有非对称的影响,提高房贷首付比对遏制房价有显著作用,但降低首付比对提振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Kaplan等(2017)[2]的研究同样发现,信贷条件的放松和收入改善对次贷危机后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本人和他人对未来住房需求的预期扭转对房价企稳反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Case等(2015)[3]对美国房价的研究表明,长期房价预期是影响未来房价的重要因素,次贷危机后美国居民对长期房价预期回报率与按揭利率之差[4]快速下降,直到2012年企稳回升后,房价才触底反弹。美国2009年的税收抵免政策(高达8000美元/户)提高了购房意愿,但供求基本面还未显著改观,仅短暂稳定房价,政策结束后房价又重回下跌,直到2012年在持续的政策支持、收入改善、供给收缩之下,新房库存降至历史低位,房价预期才开始改善。

► 从美国次贷危机后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基本面看,一方面,供给端获批新建住宅数从2005年9月226万套的峰值缩减至2011年2月54万套的低点;另一方面,住房需求不断累积,2011年已婚人口触底反弹,而住房自有率从2004年底69.2%的高峰持续降至2016年62.9%的低点,新屋和成屋库销比在2012年降至接近历史低位。随着库存出清,基本面供求关系扭转,2012年居民长期房价预期扭转,美国新屋和成屋销售从以价换量转为量价齐升。

图表7:住房需求预期对美国房价影响较大

资料来源:Kaplan等(2017),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美国长期房价预期回报率与抵押贷款利率之差

资料来源:Case等(2015),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美国新房供给危机后大幅收缩

资料来源:Wind,Haver, BI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美国已婚人数2011年触底回升

资料来源:Wind,Haver, BI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1:美国住房自有率危机后持续回落

资料来源:Wind,Haver, BI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美国新房与成屋库销比2012年底触底

资料来源: Wind,Haver, BIS,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3:美国楼市周期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4:中国二手房量价走势

资料来源:搜房、58、贝壳等房产中介网站,中指数据库,中金公司研究部

往前看,美日在金融周期下行期都经历了量价齐跌、到以价换量、再到量价齐涨的转换。我们认为楼市预期的扭转和房价的稳定需要组合性政策的持续发力。增加需求除了补贴减税降费、保障房降低门槛外,总量“松货币”配合“宽财政”将从更广义上提振居民收入。

[1]Kuttner Kenneth, Shim Ilhyock. Can non-interest rate policies stabilize housing markets?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57 economi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2016, 26: 31-44.

[2]Greg Kaplan, Kurt Mitman, and Giovanni L. Violante. The Housing Boom and Bust: Model Meets Evidence. NBER Working Paper 23694. August 2017. http://www.nber.org/papers/w23694

[3]Karl E. Case, Robert J. Shiller, Anne Thompson. What Have They Been Thinking? Home Buyer Behavior In Hot And Cold Markets. NBER Working Paper 18400. March 2015. http://www.nber.org/papers/w18400

[4]预期收益=长期预期(预期未来十年每年房价变动)-30年抵押贷款利率。其中,预期未来十年每年房价变动为survey调研所得(“On average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how much do you expect the value of your property to change each year?” )

Source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6月24日已经发布的《不一样的楼市去库》

黄文静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80004 SFC CE Ref:BRG436

薛皓月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2080580 SFC CE Ref:BUN826

吕毅韬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4050005

段玉柱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80004

周彭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01 SFC CE Ref:BSI036

张文朗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Legal Disclaimer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编辑:张淑智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内容全网聚合禁止采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备0500444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00-1] [京ICP备05004440号-1] 总机:86-10-87828888

Copyright ©1999-2023 www.xxszx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app下载v2.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