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国產很粗很大“中国复眼” 工程核心电子器件速调管首支将交付

国產很粗很大“中国复眼” 工程核心电子器件速调管首支将交付

2024-06-03 04:23:41 来源:国產很粗很大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进行了连续波速调管测试工作,首支速调管成品将于近日交付“中国复眼”工程二期,为我国深空探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总台央视记者 任梅梅:中国科学院最新研制连续波速调管,它是“中国复眼”工程二期的核心电子器件,“复眼工程”深空探测能看多远、看得有多清楚,主要取决于它的性能,从春节到现在,科研团队一直在进行速调管的性能测试。

  正在建设的“中国复眼”工 程二期位于重庆,建成后,25部30米口径的天线阵列,将实现千万公里外、直径几十米的小行星探测,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复眼”工程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电磁波的回波,来探测小行星并成像。而要实现更加遥远、更加精准的深空探测,就需要高功率的微波源。为满足复眼工程的需求,科研团队在十余年攻关的基础上,突破了高功率、高效率、宽频带、相位一致性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该型连续波速调管,它相当于一个功率放大器,能够将电子束的能量转换成微波的能量。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丁海兵:它在“中国复眼”工程中是雷达系统的末级功率放大器,它就像人的心脏一样提供源源的动力,单个器件可以提供70千瓦以上的连续波功率,通过组阵合成可以实现更大功率的连续波输出,功率越大意味着它能探测的距离越远。它输出的连续波功率,工作带宽以及它的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成像精度以及能耗的大小。

  “中国复眼”工程任务要求高、节点紧,给科研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已经突破关键技术,样管性能基本满足要求,但为了保证工程应用质量,科研团队又连续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性能测试和可靠性试验工作。连续波速调管交付后,将推动实现我国大功率真空电子器件从单管应用向阵列化应用发展。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张志强:以前我们都是独立来应用,这是第一次阵列化应用,我们的速调管在国际上已经达到了先进的水平。这些年,我们在深空探测领域相继发展了像用在探月和探火两大工程当中的速调管,后续我们也发展了70千瓦用于小行星探测,像今天“复眼”工程,还有包括我们在100千瓦、200千瓦、250千瓦当中都在陆续开发新的产品,力争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深空探测,特别是更遥远星系的探测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郑崇海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内容全网聚合禁止采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备0500444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00-1] [京ICP备05004440号-1] 总机:86-10-87828888

Copyright ©1999-2023 www.xxszx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app下载v1.3.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