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信息>>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相关热点问题解析——专访熊璋教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7日 点击数: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课程应着力培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为首次制定。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贯彻落实信息科技新课标,记者专访了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熊璋教授。

 

熊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图片
新起点:信息科技课程独立开设
 

 

记   者: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把信息技术课程名称变更为信息科技?

 

熊  璋:信息技术课原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国家课程,这与信息科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不相称的。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的数字经济时,号召全民全社会都要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这提醒我们要对信息科技的教育有足够的重视。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中小学应该开设信息科技课程。信息科技课程继续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是不合适的,信息科技在这一次教育部颁布的课标中成为一个国家标准课程是与时俱进的。

 

课程名称确定为信息科技,原因在于信息技术不足以反映信息科学技术的全貌。尤其在过去二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很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初始阶段主要是打字教学,后来演变成办公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教学,再到后来教授简单的编程语言。这些都是受“信息技术”名称和观念影响,它很难反映信息科学的本质,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目标。新课程要体现“科”与“技”并重,符合素质教育目标,反映信息科学本质,并实现信息科学技术的育人价值,因此更名为“信息科技”。

 

记   者:信息科技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课时占比是如何确定的?

 

熊   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

 

信息科技课时数的确定基于两个条件,一是信息科技课程实现了从0到1的变化,即从完全没有课程标准到有课程标准;二是国家倡导五育并举,多数学科课时数总体上受到压缩。具体而言,课时的分配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信息科技课时数占总课时数1%到3%,相比部分学科并不低,同时有弹性的调整空间。各地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可以进行调整,课时数量的最低要求是占比1%,意味着必须开设信息科技课。部分地区根据自身现实情况可以调整课时安排,最高可将信息科技课时数调整到3%。

 

记   者:请您简单介绍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和课标研制组成员构成情况。

 

熊   璋: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信息科技课标的制定经历组建队伍、总体设计、调研论证、组织修订、开展测试、征求意见等环节。

 

课标研制组成员由三部分人员组成,国内高等教育院校的计算科学家、师范院校学科教育专家、一线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这种组合让新课标既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又符合学科教育本质,还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

 

信息科技新课标的研制过程更加具有挑战性,历时3年,经历二三十轮的修改和打磨,充分调研走访中小学校,征求一线教师意见,与兄弟学科交叉研讨,进行试讲、试用、试测,旨在确保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

 

图片
新要求:创新教与学模式是新课程落地实施的关键
 

 

记   者: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对课堂教学会有哪些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去应对这些改变和挑战?

 

熊   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要达成以下目标: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创新,注重以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应用,自觉适应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把握育人要求和学科原理基础上,注重体现最新成果,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程评价上,一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一线教师要引导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推进教与学方式改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记   者:新课标发布后,很多老师非常关注教材编写情况,新教材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熊   璋:新课标反映数字时代的正确育人方向,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倡导真实性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同时提出要围绕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和学习手册开发配套资源。

 

信息科技教材的建设应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迭代更新,倡导共建共享;要结合信息科技课程学习特性,注重开发文本、数据、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类型数字资源,重视建设支持信息科技教学实验环境的实验室,丰富资源类型。

 

资源应满足场景分析、原理探索、应用迁移等教学需要,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很多出版社和相关单位已经投入力量进行教学资源和教材的开发,教材怎么组织,如何遴选,具体还要看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时间安排。

 

记   者: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学校信息科技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它为学生学习提供场所、硬件、软件、材料和工具等支持与保障。很多老师觉得信息科技课对学校的设备要求是比较高的。那么对于条件暂时落后的学校落实新课标,您有什么建议?

 

熊   璋: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目标,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起点,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系统设计学习活动,突出信息科技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以及知、情、意、行融合发展的成长环境。

 

对于学校来说,既然是一门科学技术课,就不能被器材和实验条件限制和约束。学校条件暂时不能满足需求,也不能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课程标准不做器材和实验条件的统一规定。实验室建设由各地统筹考虑建设规范和实施细则,不同省份可以有差异性,以支持相应的课程开展模式。

 
图片
新课程:彰显12年一体化设计理念
 

 

记   者:新课标背景下,一线老师最关注的还是课程如何去落地实施,各学段的课程内容如何衔接,比如一、二年级在没有独立开课的情况下如何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

 

熊   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研制充分考虑与高中阶段课标的逻辑衔接关系,按照一至十二年级一体化设计。

 

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根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义教阶段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部发布的课程方案规定信息科技是三到八年级独立授课,一、二、九年级融合授课。各地在实施课程时可以灵活处置,有条件的省份在一、二、九年级独立开课。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学校,一年级可以和语文,二年级可以和道德与法治,三、九年级可以和科学融合教学,具体实施情况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决定。

 

信息科技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学科门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应该做适当调整,课程名称要变成“信息科技”,同时根据现有一到九年级的课程规划进行迭代和优化,实现更好的教育延续性。 

 

课程标准的真正落实,有赖于教师在教学研究基础上持续改进教学实践,构建“设计—实践—反思—改进”的持续循环教学研究结构。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实践,针对问题开展合作的课例研究与教学诊断,反思教学,在循环迭代中不断优化信息科技教学

 

图片
新挑战:加强信息科技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记   者:保障信息科技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信息科技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熊   璋:加强信息科技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目前信息科技师资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专业背景分散、复杂,专业知识准备不足等问题。
 
教师培训方面,一是要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强调理念引领,夯实课程知识,突出方法习得,渗透研究意识;二是要探索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发挥线上培训在丰富资源、促进交流、增强体验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线上培训与参与式培训、示范教学等线下培训形式的有机结合;三是要全面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强化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国家、省、市、县多级培训机制,构建面向不同对象、不同阶段、进阶衔接的全员培训项目体系,确保校长、任课教师、教研员全覆盖;四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课程案例,并不断更新优化,让全国不同地域的教师都能够参考教学;五是在推动信息科技课程之初,考虑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不充足的情况,建议采取“双师”制度,由教育发达地区教师视频授课,本地区教师在课堂予以辅助教学,以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本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
 
职前教师培养方面,目前已有部分师范院校设有专门的信息师范专业培养中小学教师,很多师范院校也即将设置信息科技师范专业,这为培养信息科技教师做好了准备。未来这些毕业生将很好地补充到教师队伍中,让一线信息科技教师的队伍更加专业化。
 

记   者: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