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小学生自学网>> 信息>> 学习电脑

微课程让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5日 点击数: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各小学课堂中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该学些什么?如何让他们真正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真正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室一种非常有趣有意义有收获的学习。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要求,微课应运而生,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也逐步进入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它以精简、高效的特点受到教育者的追捧,在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微课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移动学习 翻转课堂
【正文】
一、什么是微课程?
我们上网查一查,有许多关于“微课程”的网站链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网站关于“微课程”的理解和展示的微课样例,竟然相差很大!
究竟什么是“微课程”呢?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微课这种教学手段是由David M.Penrose 发明,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在5-10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就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可以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打破传统时间、空间的约束,在任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以任意的形式对知识的学习
微课的产生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空间,而这5-10分钟的时长,减轻了信息的冗余量,精简又到位,学生的学习也变得轻松。
二、微课的引入,实现课堂翻转,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强势来袭,老师们都希望利用微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角色转变,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的引入,改变了原本以“一张嘴,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师教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师生的角色进行互换,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负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学习—再操作,这样反复的动作来落实本堂课的知识重难点。老师负责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学习在操作过程中自主发现的,知识的展现不再是直接通过老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索、感悟,继而自己得出新的知识。
在课堂上,最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在最初的15分钟左右。微课的微小的学习模式,正好符合这个关键的时间点。老师应该在备课与微课录制制作时,将课堂的内容,探索发现融入到其中。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手机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实现翻转,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不断的动手练习操作来掌握熟悉课堂的重难点。可在现实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比较少,课堂上不仅担负着知识的传授,还要肩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任。但学生由于学习间隔时间长,这次学习的知识,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可能都忘记了,或者在课堂上这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接收大量的知识和内容,更无法理解所学的知识,甚至连识记式地把老师的演示步骤全部的在大脑里过一遍。在自己动手操作练习时,就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或是忘记了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或是找不到所用的工具在哪里,甚者是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动手操作。
在课堂整体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老师在一节课中,不仅是课堂内容的传授者,更为主要的还是对学生练习的指导。在大课堂的指导帮助,老师分身乏术,无法顾及全部学生。
微课一般具有5-10分钟的时长,将完整的课堂片段化,化整为零,阐述表达一个知识点。后劲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打开视频,按照步骤操作,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停顿下来反复观看学习,琢磨参详,直到理解明白知识,并独立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课堂延伸,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是对重点难点或者某个知识的接受,是常规课堂的有益的补充。微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地讲解,顺势而下,虽然时间短,也能引起很多的思考。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打开视频,钻研其中的难点,主动思考讨论,发现,创新不一样的方法,对更深层次地研究性学习起到帮助。
【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化极速发展的时代,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互动体验。微课程这种“五分钟学习”模式,不是简单的使用视频取代老师,不是让学生无序学习,孤立学习,微课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把老师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增加有效性学习。微课是翻转课程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拓展,但不是教学的全部,不是要取代传统教学,只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茂   学习也有新智慧  中国教师报  2010-09
2、李玉平  微课程:让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中国教师报  2012-10
3、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老师的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