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07 13:10:15

  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例,今年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申遗10周年。一条大运河横跨了北京、天津等8个省级行政区,曾经联通了不同地区的往来。如今,大运河更成为了文化交流的载体、旅游的纽带,带动了沿岸经济发展。

  6月6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协办的“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指出,十年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形成了一批值得研究总结的典型经验做法,发挥了赋能城市更新、产业转型、生态治理等重要作用。未来,要进一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定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商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文化繁荣又促进商业兴盛。”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王茹芹认为,要深入挖掘大运河“商业富国”的重要历史价值,将其与现代旅游业、文化产业及科技领域相结合,不断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士林认为,想要把历史文化遗产变成现实世界的精神力量,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在精神诠释上更加关注细节和具体;二是在活化利用中坚持融入城乡现代化进程 ;三是要深入研究和构建有利于不同城市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的政策和体制机制,形成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传承展示集群。

  “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在消费端与供应端仍有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奎认为,从政策角度看,文旅供给侧改革有较多发力空间。针对特定旅游人群的旅游需求要细化支持性政策,同时要进一步改善文旅企业的要素条件,并加强文旅产业带的多地区、多部门政策协调。

  首届“国际种业科学家奖”经多位专家线上评审、会议评审及网上公示,最终共有动物、园艺、水稻、小麦和其他五个领域的19位专家、3个科研团队获奖。他们分别是:

  “小康”二字,出自《礼记》。2000多年前的词语,沿着时间长河,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古与今的交汇,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辉映、有机融合的生动案例。

  中新经纬注意到,在8点半入场后,9点57分第一家药企结束谈判离场,表情严肃,面对记者询问是否谈判成功并未答复,而是快步离开。

  “五个一百”,讲述团结奋进的中国故事。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五个一百”活动让更多的正能量故事传递到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引导更多的网民在感悟向上的中国之时,也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五个一百”里,既有轰轰烈烈的“大故事”,也有凡人善举、凡人英雄的“小故事”,带领我们见证了各行各业的崭新发展。

  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三亚1月5日电 (记者 王晓斌)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5日在三亚举行,“国际种业科学家奖”此间颁出首届奖项。动物、园艺、水稻、小麦和其他五个领域的19位专家、3个科研团队获奖。

李佑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