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加速绿色变革

来源: 千龙网
2024-06-02 17:42:33

  中国纺织行业以满足全国人民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为起点,历经市场化改革与国际化竞争淬炼,逐步发展形成了全世界最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纤维加工总量及出口总额长期稳居全球首位,在国际纺织产业链分工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达到58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自2000年起随着行业快速发展逐步上升,而后进入平稳期。根据行业能源消费数据计算,2020年,全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2.09亿吨。从排放来源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于上游的材料制造加工端,包括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占比低于10%。

  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2.3亿吨。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2%,占全国工业碳排放量的2.8%。

  “纺织工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环境敏感型产业,推动纺织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落实双碳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郑艳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24气候创新·时尚峰会”上表示。

  “纺织行业的绿色发展已成气候。”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说,2021年,启动“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一大批领军企业、优势集群推进落实减碳工作,共同为实现零碳产业的宏大愿景而努力。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行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发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卓有成效。

  “十三五”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节能节水、污染防治、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部分纺织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工艺。

  “目前,纺织企业尚未完全摆脱高能耗、高排放的现状。为了降低纺织行业的碳排放,应从纺织纤维原料、分销消费过程、生产加工过程和废弃纺织品处理等方面着手,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说。

  徐卫林表示,绿色低碳涉及纤维、纺纱和织造等纺织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发展新型绿色纤维材料,可以实现化学纤维原料逐步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大力推动纺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提出,同时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纺织行业减碳降碳。

  安国揉花队负责人介绍,揉花是前辈们在生活中凭借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七彩焰火,代代流传至今。目前,安国揉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尤其是近年来,安国揉花协会又对这项传统表演技艺进行改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第77届联大主席克勒希于上周末结束中国之行。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很高兴与沙特证交所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以继续香港交易所致力推动连接世界、共建可持续未来的战略。他提到,沙特阿拉伯王国以及毗邻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令人振奋的经济及创新中心之一,亦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投资者群体。香港及香港交易所的市场为国际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大量机遇,包括通过独特的互联互通计划连接中国内地市场。这份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公司和市场之间将加强协作,并期待一同探索更多未来合作领域。

  孙春兰指出,开学前要全面摸排师生感染情况,组织有序安全返校。开学后要发挥学校卫生室、校医院、健康驿站等作用,动态储备药品物资,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要落实晨午检、传染病报告、缺勤缺课追踪等制度,指导师生加强营养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日常防护,树牢健康第一理念,落实好自身健康责任。针对因疫情影响、一些师生产生焦虑情绪等问题,要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近代又产生“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概念,它和华夏认同有何异同?</strong>

  “在美国,中国生肖文化深入人心。生肖知识的普及率较高。”李溶表示,很多美国人对中国农历春节的认识是从生肖开始的。一些美国民众将中国生肖亲切地称为“中国星座”。每逢华侨华人欢庆春节时,一些美国民众就会好奇地询问“中国星座”相关的问题,很多当地人还会主动上网搜索自己出生年份的生肖。

陈凯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