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名台胞走进浙江大陈岛:寻访长辈记忆 感受海岛发展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03 00:35:49

  中新社台州6月2日电 (傅飞扬)“我妈妈今年93岁了,她18岁的时候就从大陈岛前往台湾。大陈岛是她常常谈起的故乡,也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年前我曾经带她回来过一次,但今年她行动不便,我会替妈妈录下家乡的景色,让她看到大陈岛的新变化。”站在大陈岛上的思归亭里眺望东海,台胞蒋筑諠说。

  6月1日至6月3日,2024两岸大陈乡情交流活动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举行,72位台胞“登陆”,走访当地思归亭、甲午岩、垦荒纪念碑、两岸大陈乡情主题馆等地,踏上了一场寻根之旅。

  大陈岛是大陈台胞的思乡之岛,大陈眷属的思亲之岛。其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20世纪 50年代,约1.5万名大陈岛居民迁至台湾各地,发展到如

  这是台胞徐佳春第一次登上大陈岛,她手持自拍杆,记录下了岛上的点点滴滴。

  “甲午岩观景台的方向正对着台湾基隆,两岸的海岛风光都很美,但又有各自的特色。我会把大陈岛的好风光发在脸书(Facebook)上,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座大陆的美丽海岛。”她说。

  故乡滋味,最抚人心。让蒋筑諠赞不绝口的,是岛上的大陈年糕:“小时候妈妈经常做大陈年糕给我吃,Q弹的年糕搭配红萝卜丝、高丽菜、香菇、肉丝、虾子等,再和打散的煎鸡蛋一起炒,在台湾的大陈人非常爱吃。”

  在徐佳春看来,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美食是最接地气的证明。

  “食饼筒是大陈的名小吃之一,且在所有小吃里地位最高。每到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立夏、冬至等重要节日和节气,食饼筒都可能出现在台湾大陈人的餐桌上。”徐佳春说。

  自2015年首次举办两岸大陈乡情交流活动以来,活动邀请人数逐年增长,年轻人比例也不断增加。今年的活动不仅延续了往年的参访交流,后续还将与民俗、青年、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有机结合,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

  “每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会有大批大陈籍台胞自发组团回乡祭祖、访友。”台胞仇金莲说,回台湾后,她会把大陈岛上的黄鱼产业、文旅产业等发展情况介绍给家人和朋友,吸引更多同胞前来感受海岛风情。(完)

  王悦向吕水涯先生致以新春问候,一起回顾了华支与菲律宾人民并肩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表示,华支的故事我们应该铭记,华支的精神我们应该弘扬传承。中国使馆将与各方携手,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华侨华人的故事,让更多当地民众了解认识华侨华人为菲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分地域看,2022年海归群体前往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的意愿均有所提升,2022年的投递占比分别为31%、15.7%和14.3%,均高于2021年。由于新一线城市、二线及三线及以下城市陆续推出“抢人”政策,发展潜力大,同时房价较低,生活便利,因此越来越多海归以实际行动加速“下沉”。

  去年,紫光园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的自有供应链工厂在平谷投入生产。同时,还将计划提供代加工服务,带领赛道内的企业共同发展。“作为清真食品企业,我们始终秉持着健康、绿色理念,工厂加工好的产品立刻配送到门店,更好地保证品质。”艾佳说。(实习生王曦泽对本文亦有贡献)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为什么土耳其地震破坏力度如此之大?</strong>

  除了各国驻华使节,外交部定点帮扶县——云南省金平县、麻栗坡县,长期支持合作县——河北省高阳县、曲阳县的代表也在直播间推荐了不少各地特色商品:纯手工制作刺绣香包、油茶籽油、壮绣、定瓷经典作品“剔花莲瓣茶盏”……

  位于中国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盐湖及盐类矿产钾、钠、镁、锂等的主要分布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奠定了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地位。

林欣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