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文化交流是法中关系的重要纽带

来源: 房天下
2024-06-03 04:09:54

  中新网成都6月2日电 题: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文化交流是法中关系的重要纽带

  记者岳依桐

  曾访华100余次的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夏天,又一次来到中国。此行,这位76岁高龄的“友谊勋章”获得者到访“天府之国”四川,并于6月2日动身返程。

  从1970年第一次访问中国算起,拉法兰与中国结缘已经54年。他是熟读《论语》的“中国通”,也是中国民众的“老朋友”,长期致力于促进法中友好合作。

  数日紧凑行程间,拉法兰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大会、参访文化艺术园区。增进友谊、深化交流合作是他口中的高频词,也是他始终未变的夙愿。

  6月1日,拉法兰一行走进成都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面人、糖画、棕编、剪纸、绳编、竹编……众多四川非遗项目收获他的掌声,而他也收获了代表友谊的善意。

  剪纸非遗传承人用红纸现场为拉法兰剪出一张生动的侧影;变脸艺人送上会变脸的大熊猫玩偶;绳编非遗传承人则提起一串专门编织好的红辣椒递上前去,并热情地说:“希望您能感受到我们四川火辣辣的热情!”

  这样的热情打动了拉法兰。他面带微笑,不停用中文表达感谢,并妥善保管收到的礼物。他说,非遗不仅是中国人艺术创造力的体现,也是两国文化交流的绝佳载体。“这些技艺能让法国人对中国文化更好奇。就连法国文豪伏尔泰、卢梭等,也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拉法兰十分看重文化交流在深化法中两国关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5月31日在成都举办的中法交流对话会上,他表示, “虽然两国语言不同、地理距离遥远,却没人可以将我们隔开。因为我们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重视人文交流,这种文化纽带非常重要。”

  拉法兰也孜孜不倦地传递着上述理念。得知有不少法国艺术家在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中开展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活动,拉法兰既惊喜又欣慰,并鼓励他们多创作融合法中文化元素的作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文化理解、交流。

  回望自己与中国的故事,拉法兰说,从第一次到访中国至今,他越来越了解中国,也越来越了解中国民众。“一般来讲,到过中国的人和没到过中国的人,对中国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他希望,能有更多法国人乃至欧洲人都来看看真实的中国。

  “法国和中国在全球是一对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对未来有共同的愿景。”一头白发却仍挂心法中友好往来的拉法兰对两国年轻一代充满期许。他寄语两国青年,“年轻人们一直在进行合作、交流,必须要不断增进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今年是两国建交60周年,拉法兰仍清晰记得两国建交50周年时自己参访成都的情景。当时,他也嗓音洪亮地用中文向大家问候:“你好,我是拉法兰!”(完)

  在当地群众心目中,朱少铭就是“阿铭”(“大好人”的代名词),在这里担负着26.5公里铁路沿线11个村庄的巡逻、治安任务,老百姓还亲切地称呼他“阿铭”“胶己人”(当地潮汕话语中的“胶己人”为“自家人”)。1月22日,时值兔年大年初一,在这万家团聚的日子,朱少铭一大早又去给3名孤寡老人拜年,并送上慰问品,使老人万分感动。

  34岁的何剑龙是广州本地人,今年他拍下了西湖花市的两个档口。何剑龙说,从小他跟着父母逛花市,长大了,帮着母亲卖鲜花。过去这两年,传统花市虽然没开,但是何剑龙的年宵花生意却没停,他把档口摆在了村里。

  <strong>护林员</strong>:有。

<im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1/24/5ec4c80aaa7c4c1fa4f46eb9621cc9ed.jpg" alt="" />

  据南非政府此前公布的案件细节披露,2022年9月,上述二人在位于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的马勒兰地区被捕,当时他们被发现持有一支猎枪、一把斧头和两只犀牛角。随后,二人因涉嫌盗猎犀牛被警方逮捕。经过审理,南非斯库库扎地区法院对二人作出判决,他们均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

  <strong>“这是早就计划好的吗?”</strong>

谢伊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