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镇一面”到“千镇千面” 浙江古镇何以各美其美?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21 04:31:48

  中新网嘉兴5月5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似曾相识的街头小吃,随处可见的小礼品店......近年来,“国潮风”伴随古镇文旅升温,许多古镇成为热门“打卡地”的同时,却因同质化现象被吐槽“千镇一面”。

  杭嘉湖平原河网密布、水脉交织,乌镇、西塘、南浔、濮院等古镇名闻遐迩。

  为数众多的古镇,如何“各美其美”,走出差异化道路?2024年“五一”期间,多个古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西塘忆,最忆是长廊。”浙江嘉兴西塘古镇素有“吴根越角”之称,于唐宋时期形成市镇,核心保护区有25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著称。

  “五一”假期正值西塘籍戏剧名家顾锡东诞辰百年,该地以戏剧为主题,设 置了全国越剧专业优秀青年演员展演、长三角越剧票友大赛等活动,《五女拜寿》《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越剧、绍剧经典剧目轮番上演,“好戏连连”吸引诸多游客前来欣赏。

  “我们以顾锡东诞辰100周年活动为契机,加强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深度合作,通过举办越剧演出、讲座等方式,共同探索戏剧艺术与水乡古镇的共生之路。”西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截至5月4日11时,“五一”期间西塘古镇已实现营收1036.78万元(人民币,下同),带动旅游相关收入1.77亿元。

  动可体验水乡风土人情、静可坐观小桥流水烟雨长廊,历经岁月洗礼的古镇早已成为一方文化符号。沿着杭嘉湖平原的水网一路前行,可以感受到江南古镇“原汁原味”的烟火气,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结合的重焕新生。通过引入Museum&More全球博物馆文化体验店、外滩5号、星零界等以新奇、稀缺、自带流量为特点的“首店”,南浔古镇打造了文旅新场景,激发了消费新动能。

  如何跨越时空唤起今人、古迹的共鸣,让古镇“活起来”?位于运河之畔的水乡古镇“顶流”乌镇也颇有心得。

  连日来,乌镇西栅景区游客如潮,“上镇赶集”重现江南水乡“烟火气”。

  一大早,水上集市拉开了乌镇“赶集”序幕,游客可以品尝应季小食、逛文艺小摊,乘摇橹船顺流而上,感受运河水乡的繁华魅力。

  临近中午,羊肉面、定胜糕等地方特色小吃热气蒸腾,一方民俗在舌尖上流淌;下午的集市上,木雕、折扇、线香等传统制品云集,古乐演绎声声入耳;待到华灯初上,“花昭春夜集”力求再现宋韵夜生活。

  “‘五一’期间恰逢‘乌镇好好生活节’第二季,我们推出了‘穿越百年,追溯民国时代’‘探秘乌青镇,宋韵喜春闲事录’‘非遗里的乌镇,江南水乡狂欢’‘乌春市集,美好生活就在乌村’四大风格单元活动。”乌镇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活动将一直持续至5月31日。

  近年来,“接触型消费”推动文旅更新迭代,古镇旅游正在从“卖门票”升级到“卖场景”。

  “来,看镜头!”近日,在嘉兴濮院时尚古镇蜡烛街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争相与“针织衫大树”合影。

  4月末,2024濮院时装周使这个毛衫名镇频频“出圈”,依托优势产业和当下潮流,濮院时尚古镇开辟出一条“古镇+时尚+文旅”的新路。

  行走在濮院,古镇的亭台楼阁、街巷小弄,处处是时尚。“五一”假期,濮院时尚古镇推出了“吾拉赶时髦”特辑,3场沉浸式夜游演出、15场时尚演绎、银杏LIVE音乐会、美食市集……为游客奉上“时髦”的古镇体验。

  “濮院在开发初期就确立了‘时尚’的核心理念,在业态、内容、活动等多方面都围绕时尚主题展开,古镇与时尚相互摸索而非简单粗放引进,避免了商业化时尚内容与古镇倡导的时尚文化格格不入。”濮院时尚古镇执行总裁姚洁说。

  从“千镇一面”到“千镇千面”,当旅游业与地方发展脉络深度嵌合,古镇亦可在现代化商业与人文历史间求得平衡。(完)

  报道援引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称,今年中国游客走出国门享受节假,出境游整体订单按年增长6.4倍,境外酒店预订量、跨境机票销量增长逾4倍。

  新华社贵阳1月28日电(记者骆飞)28日上午,地处乌蒙山区的贵州省黔西市洪水镇洪箐村一处荒山上,当地党员干部与群众一起义务植树,以厚植绿色生态的方式开启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

  上世纪80年代,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柳江,酸性物质排放让柳州被扣上“酸雨之都”的沉重帽子。近年来,柳州市开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量污染企业被搬迁改造和整治,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被严格管控,该市用水效率大幅提升。

  <strong>很多像“礼”一样意涵丰富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外国语言中鲜能找到与之对应或相近的词语,而这些概念恰恰最能体现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可以说,想要真正了解中国,离不开对这些思想文化术语的深入理解。</strong>

  <strong>浙江省嘉兴市绿康农业 应超:</strong>2023年,我要带领我的机械化队伍,扩大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打造一条更好的稻米产业链,让更多的人吃上优质大米。

  付文琦: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我们温室就有685个,1700多个控制器,它们每天都能产生2000多万条数据,可以说我们是在用科技为植物生命成长设置阳光雨露的“最优解”,可以让番茄的口感提升得更好,使我们的产量提升3倍到4倍。

叶怡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