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首次迎来油菜丰收

来源: 格隆汇
2024-06-04 18:14:18

  “甘蓝型油菜具备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等突出优势,已占据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90%以上。但长期以 来,环渤海地区主要种植的是我国传统的白菜型油菜,能在北方寒旱盐碱区安全越冬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仍旧缺乏。”油料所研究员王新发告诉记者。

  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汉中团队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等单位进行科技攻关,培育出兼具高产优质、耐盐碱、抗寒抗旱和适宜机械化等特性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中油351”。此后,在2021—2022年度河北省强耐寒油菜区试中,“中油351”亩产量达249.07公斤,含油量达45.14%,比当地白菜型油菜产量增加42.96%,产油量增加52.89%。

  “此次在黄三角农高区种植的50亩连片示范油菜新品种‘中油351’,在经历苗期持续低温、最低温度突破-17℃和春后累计降雨仅25毫米左右的情况下,机收实收亩产菜籽246.65公斤,达到了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高产水平,打破了甘蓝型油菜在环渤海寒旱盐碱地不能越冬的限制。”王新发说。

  云南卷烟工业已有百余年历史。1914年,在时任云南都督唐继尧支持下,云南从英美烟草公司进口美国与土耳其烟种,并学习烟草种植技术,在玉溪试种成功。1922年,爱国实业家庾恩锡在昆明创办亚细亚烟草公司(即昆明卷烟厂的前身),这也是云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厂。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沙尘暴天气总体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高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方面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大工程起到了防沙治沙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化转型带来的影响。虽然近几年如2021年春季出现了强度大且偏多的沙尘暴,但并不能表明这几年的沙尘暴就比以前多了,“这两三年的变化和过去几十年相比,我认为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2021年应该算是偶发事件。”

  2013年,地球科学领域多名院士和专家曾致信相关部门,提出“将地球科学基础纳入中学教材”的建议。专家认为,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环境、资源、地质等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但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相关知识较薄弱。相比之下,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学阶段非常重视地球科学教育,专门设置了相关课程。

  3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了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新一届国务院26个组成部门“掌门人”悉数亮相。

  3月8日傍晚,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沙尘暴蓝色预警。3月8日20时至9日20时,新疆北部和东部、甘肃西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新疆东部、内蒙古西部局地有沙尘暴。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同时提到,今年以来,新房市场供应节奏明显慢于销售端,部分热点城市受供给不足影响,因此新房成交规模增长并不明显。

李姿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