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被唤醒!法律专家谈如何正当防卫

来源: 大河网
2024-06-25 10:29:59

  文/赵斌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及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内容,并明确:“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第二十条”是什么?

  “第二十条”是什么?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该如何理解该条法律?

  首都师范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肖怡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理解“正当防卫”建议从主观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限度条件入手,在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的认定与适用时,这五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起因条件是存在现实的、具有紧迫性的不法侵害;

  第二,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第三,对象条件是指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只针对不法侵害行为人本人实施;

  第四,意图条件是指在目的上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第五,限度条件讲的是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公开内容,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面临不法侵害,任何人都有行使防卫的权利而没有回避、忍受的义务,正当防卫是被法律肯定和积极鼓励的行为,防卫人是否选择报警或避让并不影响其正当防卫行为的认定。

  同时,正确适用正当防卫还有鼓励见义勇为的意义,对维护社会正义至关重要。

  为什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要用这一法律条款“已被唤醒”来体现我国的法治进步成果?

  它是怎么“被唤醒 的”?

  我国1979年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有明确规定以来,在办理相关案件中已做到有法可依。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2020年8月印发)未颁布实施之前,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正当防卫认定中的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与互殴等情形的判定存在许多争论,再加上一些案件本身情况错综复杂、取证受限等,导致对正当防卫的精准把握难度较大。

  肖怡认为,我国社会进步和法治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法治观念的提高,以及执法机关办案人员法治素养、办案能力和正义担当的提升等,都是“唤醒”正当防卫条款“第二十条”的重要因素。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报告举例说,付某酒后夜间到马某家砸门、叫嚣杀人,马某告知其找错人并报警,付某不予理会并砸碎多片窗玻璃,马某持刀出门制止,付某与其厮打,马某手、背部受伤,付某被刀伤多处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法院认定马某属正当防卫,宣告其无罪。

  在2023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中也有内容显示,指导办理“昆山反杀案”等一批正当防卫案,连续三年发布17件典型案例,引领、重塑正当防卫理念。认定属正当防卫不捕不诉1370人,是该数据统计前五年的5.8倍。

  肖怡表示,随着山东聊城“于欢案”和江苏“昆山反杀案”之后,2020年8月《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印发,2022年12月《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发布,进一步细化明确刑法第二十条内容。这两部《指导意见》虽然关注度不像知名案件高,但司法机关尤其是办案人员真正把《指导意见》应用到司法实践中,将是进一步“唤醒”“第二十条”的重要一步。

  该怎么应用“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权利。

  肖怡认为,不仅法律从业者要正确认识理解正当防卫的意义,广大人民群众也应该充分了解该条法律。它不仅可以在必要时候充分发挥公民的正当防卫权,还有助于避免防卫过当等给个人带来不必要损失和负面影响。

  我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在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明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掌握好认定正当防卫的“五个关键条件”,才能正确行使该项权利。大部分正当防卫都是在突发情况下作出的正常应急反应,一般并无充足时间思考。但是,在“被动还是挑唆”“防卫还是互殴”以及“正当还是过当”这几个方面要多加小心,形成正确合法的认知非常必要。

  张明表示,起因、过程及行为人一贯表现等综合情况,都会影响办案人员对是否成立正当防卫的判断。同时,还要有充分确凿的证据证明理由正当。为什么会打人、起因是什么?起因谁对谁错?在此过程中,谁激化了矛盾?在这些节点都很重要,务必要取得有力证据。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充分表达了党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尊重与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百年来,在由政党本质所决定的政党使命驱动下,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探索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案,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现代化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在各个历史时期准确提出并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持续、切实回应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美好生活期待,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展开的逻辑起点。因而,中国式现代化鲜明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群众不仅是现代化进程推进的力量主体,也是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受益主体,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必须通过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而这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基础所在。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第一师阿拉尔市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拓展公共法律服务的途径,将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切实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论文作者、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伊娃·玛丽亚·萨多斯基(Eva-Maria Sadowski)和克里斯塔·夏洛特·霍夫曼(Christa-Charlotte Hofmann)一起,重新分析了这朵异常大的化石花,其最早在1872年被描述和命名。这朵化石花可追溯至始新世晚期,距今3800万年至3390万年前。论文作者提取了该化石样本的花粉,经过分析发现这朵化石花与名为山矾(Symplocos)的亚洲物种是近亲,他们因此提议将该花重新命名为Symplocos kowalewskii。

  重庆渝中区——

  开放带动创新。“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项创新,正带动着科技创新。北斗系统覆盖巴基斯坦、沙特、缅甸等30余个共建国家,提供精准可靠的定位和导航服务;风云气象卫星帮助发展中国家预测自然灾害;中国将与阿联酋等发展中国家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助力后者实现“探月”梦想。在数字创新领域,“丝路电商”朋友圈不断扩大,2022年一季度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出口增幅达92.7%。在创新平台建设上,科技部批准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整合各国学科优势,建立产学研的全面长期合作,涵盖医学、生物、农业、生态、可再生能源等诸多领域。

  误上高速

杨佳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