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荣宏君:牡丹真正进入诗词作品是从唐朝开始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24 06:07:57

  中新网北京 6月21日电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历来颇受众人喜爱,那么,它是何时进入文化艺术史的?历史上,众多牡丹绘画名家留下了哪些珍贵的艺术作品?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20日,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知名作家荣宏君携新作《翰墨天香:牡丹文化两千年》亮相,深入剖析了牡丹文化、中国艺术史等相关内容,并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据悉,《翰墨天香:牡丹文化两千年》以牡丹为线索,以中国艺术史上十位杰出的艺术家及他们与牡丹相关的代表性作品为主线,讲述了这些作品在流传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深入剖析牡丹在书画、诗歌、食品、茶饮、药用等领域的文化内涵,探究牡丹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该书责任编辑表示,荣宏君历经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深入研究牡丹文化,搜集历代牡丹著作,走访各大名园,采访栽培专家,对古老牡丹的品种和前世今生有着全面的认识,这本书就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活动现场,荣宏君讲述了牡丹文化史,从牡丹的起源、发展,到其在历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再到现代人对牡丹文化的传承等等。

  荣宏君说:“我第四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就是讲‘翰墨天香’,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我当时就有一个愿望,想梳理一下关于中国牡丹的发展脉络。”

  他表示,牡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书画、诗词、戏曲,甚至民俗、建筑,可以说无一不包,“我就想到了还是以我擅长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作为一条主线,讲牡丹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顾恺之的绘画直到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收尾。”

  当被问及“牡丹如何从自然植物逐步升华为文艺作品中的重要元素”,荣宏君说,顾恺之的绘画《洛神赋图》,是牡丹进入艺术史最早的起点,“牡丹真正进入诗词作品,尤其是作为中国的一个文化现象,甚至作为历史兴衰的见证,应该是从唐朝开始。”(完)

  作为第三方厂商,秦淮数据画出了不同的“出海”航迹。

  民意调查显示,生活成本上升是93%的欧洲人最紧迫的担忧,这一比例在希腊 (100%)、塞浦路斯 (99%)、意大利和葡萄牙(均为98%) 等国最高。几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包括能源和食品在内的生活物品价格上涨。

  鲍思丰坦言,在疫情之初,很多人,包括行业人士也会预测,展会将被数字化、电视等渠道取代,但此次展会重启迎来了很多中国企业参展,人们又得以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这便是对展会需求的绝对证明”。

  发放消费券也成为提升消费意愿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过去我们所发放的消费券使用时限过长,就有些像撒芝麻盐一样,它所起到的作用可能还有待考察。”市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认为,几年的疫情已经让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发放的消费券应该在某个月或某个季度集中发放,进行定向消费,以使其在短期内能够掀起一个消费高潮,同时能渐渐让消费者消除对疫情的恐惧,重回正常的消费状态。

  法国10日公布退休制度改革方案,计划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2岁延迟至64岁。相关方案引发法国主要工会组织的强烈不满。强硬的法国职员工会甚至拒绝与官方就相关改革展开进一步谈判。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郑州1月12日电 (杨大勇)春节即将来临,郑州各农贸市场以及各大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尽显“年味”。那么,如何为广大民众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刘均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