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逼完仓,又一场逼空大战,开始了!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5-27 02:00:31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铝金属库存之战,主角是全球知名的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和包括Squarepoint资本、花旗集团以及摩根大通在内的华尔街投行和对冲基金。

5月25日,据媒体报道,托克最近几周向LME大量交付铝金属,暗示其对铝价未来走势的悲观预期。

但与此同时,Squarepoint资本、花旗集团在内的华尔街机构已开始购买这些铝库存,押注铝价上涨预期。

在未来铝库存可能趋于紧张的情况下,眼下市场对于这批价值超过10亿美元铝库存正进行激烈争夺,甚至改变了全球铝库存格局,谁能笑到最后?

铝市逼空即将上演?

在过去一年中,托克在巴生港积累了大量铝库存,部分原因是其与印度供应商Vedanta等签订了大量合同。

通常情况下,积累大量库存的贸易商会看到机会,通过买家支付的实物溢价高于伦敦金属交易所价格的部分获利。当需求超过供应时,随着铝的实际消费者提取库存中的金属,特定地点的溢价往往会上涨。

然而,在过去两周内,托克突然将大约650000吨铝登记到LME,导致仓储凭证数量大增,这是27年来最大的单日登记行动。

托克此举似乎是基于其对未来铝价看跌的判断,而其他市场参与者则持相反观点,迅速购入这些铝金属并申请提取。

目前铝多头的观点正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LME的投资者们在今年3月中旬的时候还普遍看跌铝价,而现在他们却转向看涨,对铝价上涨的预期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水平。这背后主要原因是,在全球产量受限以及中国和印度推动的需求增长预期下,市场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面临供应紧张。

但托克将大量库存转移到LME的决定,让许多铝市场竞争对手感到困惑。由于实物市场交易疲软,托克可能认为在LME上出售这些金属,并从未来所有者那里收取部分仓储费是获利最快、最有利可图的方式。

不过,随着LME针对库存积压引入规则限制,加之巴生港出现的长队已经让部分买家撤回了他们的提取申请,市场态势变得更加复杂。

此前铜市发生历史性逼空

除了铝市,铜市此前也被逼空。

5月15日,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大宗商品交易巨头托克和中国洛阳钼业旗下IXM正试图购买实物铜,以交割他们在美国CME交易所持有的大量空头头寸。

托克和IXM在COMEX(隶属于CME集团)铜市场持有大量空头头寸,这意味着他们在押注铜价下跌,或者对冲自身的价格风险敞口。但没想到COMEX铜价开始突然暴涨,导致这些空头头寸遭到了严重“逼空”。

到5月20日,COMEX铜价最高创下了每磅5.196美元的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暴涨33.5%。截至发稿,COMEX铜价下滑至每磅4.759美元。

纽铜之所以出现逼空,大背景是铜的供需趋紧。一方面,供给端频受扰动,引发对铜供给短缺的担忧;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复苏和能源转型推升了对铜的需求。此外,主要矿山的建设和开发成本也在增加。

现有铜矿产量在未来几年将急剧下降,机构预计,矿商需要在2025年至2032年间投资超过1500亿美元去扩大铜矿资本开支,才能满足行业的供应需求。

但CRU分析师Robert Edwards认为,基本面并不足以解释如此极端的价格。

美国铜供需基本面尽管没有太大支撑,但可能并不能证明这种极端情况是合理的,这表明衍生品市场上可能发生了其他事情。

与此同时,COMEX铜价涨幅超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为生产商和交易商创造了套利机会,它们可以利用两地的价差进行套利销售。

花旗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套利相关和纯粹的空头回补推动了COMEX的涨势,这种涨势可能难以维持,实物铜的重定向将缓解套利的不平衡,但需要时间。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铝金属库存之战,主角是全球知名的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和包括Squarepoint资本、花旗集团以及摩根大通在内的华尔街投行和对冲基金。

5月25日,据媒体报道,托克最近几周向LME大量交付铝金属,暗示其对铝价未来走势的悲观预期。

但与此同时,Squarepoint资本、花旗集团在内的华尔街机构已开始购买这些铝库存,押注铝价上涨预期。

在未来铝库存可能趋于紧张的情况下,眼下市场对于这批价值超过10亿美元铝库存正进行激烈争夺,甚至改变了全球铝库存格局,谁能笑到最后?

铝市逼空即将上演?

在过去一年中,托克在巴生港积累了大量铝库存,部分原因是其与印度供应商Vedanta等签订了大量合同。

通常情况下,积累大量库存的贸易商会看到机会,通过买家支付的实物溢价高于伦敦金属交易所价格的部分获利。当需求超过供应时,随着铝的实际消费者提取库存中的金属,特定地点的溢价往往会上涨。

然而,在过去两周内,托克突然将大约650000吨铝登记到LME,导致仓储凭证数量大增,这是27年来最大的单日登记行动。

托克此举似乎是基于其对未来铝价看跌的判断,而其他市场参与者则持相反观点,迅速购入这些铝金属并申请提取。

目前铝多头的观点正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LME的投资者们在今年3月中旬的时候还普遍看跌铝价,而现在他们却转向看涨,对铝价上涨的预期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水平。这背后主要原因是,在全球产量受限以及中国和印度推动的需求增长预期下,市场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面临供应紧张。

但托克将大量库存转移到LME的决定,让许多铝市场竞争对手感到困惑。由于实物市场交易疲软,托克可能认为在LME上出售这些金属,并从未来所有者那里收取部分仓储费是获利最快、最有利可图的方式。

不过,随着LME针对库存积压引入规则限制,加之巴生港出现的长队已经让部分买家撤回了他们的提取申请,市场态势变得更加复杂。

到目前为止,看涨铝价的交易商占据上风。自托克开始交付以来,LME的铝价上涨了约4%。周二在力拓集团就澳洲两家氧化铝工厂的发货问题宣布不可抗力之后,铝价达到了23个月的高点。

此前铜市发生历史性逼空

除了铝市,铜市此前也被逼空。

5月15日,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大宗商品交易巨头托克和中国洛阳钼业旗下IXM正试图购买实物铜,以交割他们在美国CME交易所持有的大量空头头寸。

托克和IXM在COMEX(隶属于CME集团)铜市场持有大量空头头寸,这意味着他们在押注铜价下跌,或者对冲自身的价格风险敞口。但没想到COMEX铜价开始突然暴涨,导致这些空头头寸遭到了严重“逼空”。

到5月20日,COMEX铜价最高创下了每磅5.196美元的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暴涨33.5%。截至发稿,COMEX铜价下滑至每磅4.759美元。

纽铜之所以出现逼空,大背景是铜的供需趋紧。一方面,供给端频受扰动,引发对铜供给短缺的担忧;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复苏和能源转型推升了对铜的需求。此外,主要矿山的建设和开发成本也在增加。

现有铜矿产量在未来几年将急剧下降,机构预计,矿商需要在2025年至2032年间投资超过1500亿美元去扩大铜矿资本开支,才能满足行业的供应需求。

但CRU分析师Robert Edwards认为,基本面并不足以解释如此极端的价格。

美国铜供需基本面尽管没有太大支撑,但可能并不能证明这种极端情况是合理的,这表明衍生品市场上可能发生了其他事情。

与此同时,COMEX铜价涨幅超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为生产商和交易商创造了套利机会,它们可以利用两地的价差进行套利销售。

花旗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套利相关和纯粹的空头回补推动了COMEX的涨势,这种涨势可能难以维持,实物铜的重定向将缓解套利的不平衡,但需要时间。

声明:本公众号所刊文章来源于华尔街见闻等网络,仅供参考,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学习、传递更多信息,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若涉及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支持

  崔丽丽认为,平台物流支撑能力是面向终端市场和面向商家的一种承诺和服务升级,这已经是电商平台比拼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快递作为离市场比较近的生产性服务业,其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也一直是跟随终端用户的习惯在逐渐深入渗透。快递行业要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和服务标准化,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现场多位家属的催促下,分诊台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医院领导,而领导也提供不了死亡名单,给出的回复依然是那句“登记信息,再上报询问”。

  华为方面表示,作为有史以来牵涉面最广、复杂性最高的项目,三年来,华为投入数千人,联合产业伙伴和生态伙伴攻坚克难,研发出面向未来的超大规模云原生的MetaERP,并成功完成对旧有ERP系统的替换。

  2021年3月,北方多地遭遇沙尘暴的侵袭,当年3月16日,中央气象台对其定性为,“此次过程达到强沙尘暴强度,为近10年来我国出现的最强沙尘天气过程”。根据生态环境部消息,那场沙尘暴中,北京市PM10浓度在短时间迅速上涨,1小时内涨了4倍,达到6450微克/立方米;城六区的PM10浓度更是达到8108微克/立方米。

  乌拉圭《国家报》发文称:“政府认为与中国的自贸谈判进展缓慢,布斯蒂略希望访华加速这一进程。”文章提到,布斯蒂略正前往中国启动与中国自贸协定的对话,并与中国协商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事宜。文章透露,2022年中乌两国宣布完成自由贸易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后,乌方进行了大量工作,但对话进展得比乌方预期要慢,布斯蒂略对即将在中国开展的各种会谈抱有“良好的期待”。

  而从国家层面来看,如“萨德”入韩事件、海域划界和中韩渔业纠纷等都会影响韩国民间的对华认知。詹德斌认为,一些韩国民众错误地将中韩实力对比和相互依赖的结构性变化、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以及朝核问题久拖不决等问题归罪于中国。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韩国民间对华认知出现偏差的根源在于中韩实力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数据显示,中韩建交前一年(1991年),韩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中国GDP的86%。在与中国的对比中,韩国人的这种优越感是不言而喻的。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20年韩国GDP规模下降到只是中国的1/9,仅相当于中国广东省的规模。

赵佩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