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上海着力增添“集群力量”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22 21:10:36

  中新网上海6月21日电(记者 缪璐)“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我们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培育未来产业,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20日举行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专题研讨会暨《嘉定区关于持续推动汽车“新四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征询会上,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专家组组长徐洪海如是说。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首次迈上3000万辆台阶,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的核心承载区,上海嘉定瞄准集群化发展,聚焦汽车“新四化”,剑指万亿级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为推进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抢抓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领域,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近年来,上海嘉定主动拥抱汽车 产业新变革,先后引入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不断提升承载能级和创新能级。

  徐洪海认为,要依靠集群建设,引导各地发挥优势,在专业化、特色化方面下功夫。“产业集群另一个角度也是产业链的再造、强化。强链补链的工程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

  据介绍,每三辆新能源车中就有一辆来自长三角地区。随着《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持续推进,上海市新能源车集群的建设走向纵深,将为上海加速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增添“集群力量”。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汽车产业科科长邱俊表示,作为世界级万亿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早在2010年,嘉定就建成了国内唯一的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2015年,建设了国内首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双智试点”城市,并在综合评估中获得全国第一名的优秀成绩。目前,嘉定的汽车产业占上海市汽车产业份额近一半,集聚汽车“新四化”相关企业600余家。“三港两园”联动的产业空间格局,有力支撑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此外,大陆泰密克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青、东软睿驰研究院副院长商国平分别以“探寻智慧制造之路”“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产品和规划”为主题,进行了行业观察分享。丁青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大数据、大模型等新兴技术有利于汽车产业更加智能化。

  研讨会上,嘉定区还提出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生态环境,加强人才培育,鼓励相关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实验平台,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合作。(完)

  目前,应超所在的农场有8位成员,全是80后、90后的嘉兴本地人,原先也在工厂打工,现在都成了新农人队伍里的一员。

  发展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并非“无中生有”。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的磁性电子产业是东阳首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新材料是其产业发展方向。

  吉林化纤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这家老牌企业正在加快转型,将生产重心调整到新材料领域“黑色黄金”碳纤维产品上,已经成为我国碳纤维行业领域主要的供应企业之一。“今年开局好,我们一定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碳纤维产品。”吉林化纤国兴碳纤维公司碳化二车间乙班值班长曹旭说。

  今年1月7日,暂停近三年的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部分复航,相继开通厦(门)金(门)、“两马”两条航线。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人士称,春节复航工作温馨有序。

  新冠疫情改变了中国学生的留学分流趋势,部分人“舍远求近”,带动了澳门高校留学生源质量提高。

  阿七独支玛说,她过去只知道“文化”就是“读书写字”(汉字),现在发掘摩梭人的手工技艺也是“文化”。显然,阿七独支玛如今致力于传统手工的事业,得益于对“文化”的观念转变和信心的建立。

王俞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