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呵护文化因子,传承好“文化河”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24 04:55:26

  何以中国·大运河

  人民网评:呵护文化因子,传承好“文化河”

  横贯南北,串联古今。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全长近3200公里、历经2500年历史沧桑的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这项属于中国的世界奇迹,至今仍滋养着沿河沿岸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繁荣,造福着沿岸人民的生活。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掀开了新篇章、迈上了新征程。

  呵护文化因子,传承好“文化河”。千载一河的大运河,钩沉着燕赵、京津、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中华文明的六大核心区域。可以说,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河”。十年来,沿岸各地纷纷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多地联动共同发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呵护传承好大运河文化遗产。

  扬州将每年6月22日确定为“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日”,系统推进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聚焦18.25平方公里扬州古城,因地制宜实施“微更新”。山东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成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亮点工程。浙江出台《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注重活化利用运河沿线文化遗存和工业遗存;苏州建设“运河十景”等多元立体展示苏州运河文化。北京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总体框架一体推进……此外,诸如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一大批大运河主题博物馆建成开放,系统传播、传承好大运河文化。

  文旅休闲乘风破浪,共享“幸福河”。文旅融合、优质服务,让人民共享大运河发展幸福成果。北京建成开放包括大运河博物馆在内的“三大文化设施”,迅速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和市民热门打卡地。天津建成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主线的文化公园,市民尽享逛游便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深受年轻人追捧,“互动式”“沉浸式”体验等做法,提升文旅魅力和“IP”热度。浙江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互联网、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创意等文创产业等,融合发展绿色航运、健康休闲、商贸文旅等多种产业。各地围绕大运河推出的种种“加法”,聚焦的正是拓展休闲旅游空间,激活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与增进民生幸福同频共振。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3/2787574388" alt="" />

  经上述股权交易后,广物集团将以17.94%的持股比例成为易事特控股股东,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成为易事特实际控制人。

  记者了解到,为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广州仲裁委紧盯关键岗位、关键环节进行风险排查,建立健全通报制度,定期公布排查情况。同时围绕核心业务进行监督全覆盖,如内部审计对每年财务支出进行“经济体检”、卷宗评审对案件进行重点抽查等。

  12时58分,120救护车抵达车站,“列车上有旅客突遇心脏不适,请跟我来。”医护人员在客运员徐睿智的引导下带上急救设备,快步来到站台等候。

  中国煤制天然气项目兴起于2010年前后,受制于进口天然气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批复并支持建设了一批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据统计,目前中国煤制天然气产能约100亿立方米/年。

  受极端灾害天气影响,发生珠江流域性洪水、辽河支流绕阳河决口、青海大通及四川平武和北川山洪灾害、长江流域夏秋冬连旱以及南方地区森林火灾等重大灾害,四川泸定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应急管理部加强统筹协调,全力做好抢险救援救灾工作,最大程度降低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刘冠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