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内外部流动性预期改善 关注科技股机会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16 15:35:01

  策略周刊:内外部流动性预期改善 关注科技股机会

  一、内外部流动性预期改善,关注科技股机会

  自5 月中旬以来我们强调,进入5 月下旬后市场波动相对此前或有所增加,但在三中全会前市场整体风险相对可控。结构方面,过去两周市场整体回调,但半导体设备等电子板块逆势表现良好。

  海外方面,美国5 月未季调核心CPI 年率录得3.4%,低于预期的3.5%水平。通胀放缓超预期使得美债利率出现明显下行,海外流动性预期出现好转。当前全球资本市场资金押注“科技创新”,未来外部流动性压力减弱后,A 股半导体等板块对于外资吸引力或上升。

  国内方面,从短期看,本轮调整或接近尾声,6 月中旬至三中全会时间段市场或出现反弹行情。就结构来看,本轮反弹行情弹性最大的细分或是三中全会“强改革”预期推升下风险偏好回升与降准+社融数据超预期驱动流动性预期回升的科技板块,如半导体设备、AI 消费电子、核心军工等。

  在下游需求的拉动下,当前全球半导体周期已触底回升。业绩方面,去年四季度以来半导体板块营收与利润均出现大幅增长。产业政策方面,半导体大基金的落地将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或将有效提振市场情绪。

  考虑到会议前后“窗口指导”的要求,对于寻求在本轮反弹中获得相对收益的投资者,科技股最好的布局窗口就是近期市场调整尾端之时。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讲,站在全年角度,全球地缘动荡下的 制造业扩张周期对应的稳健类资产(港股红利、央企公用事业、有色等全球定价的资源品、机械等出海等)依然是三中全会后,下半年乃至更长周期的趋势。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强化是驱动本轮调整的最重要因素。从长期看,金融监管强化是大势所趋,后续对行业生态影响的力度依然将显著超当前市场预期。三中全会后,尤其要关注税收、司法等多维度监管强化超市场预期的影响。就金融市场政策而言,金融监管与稳定市场是其两大主要目标。尽管会有灵活性的战术调整,但金融监管收紧的大趋势保持不变。

  就短期而言,本轮金融监管属于“三中全会”前释放风险,并为后续国内长线资金创造等更强的干预措施留出空间的主动行为。我们认为当前监管政策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或已逐步到达阶段性高点。二季度各项政策的重心在于为三中全会召开营造良好条件,故短期对于金融监管亦无需过度担忧。

  二、投资建议

  当前时间点,我们建议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流动性与风险偏好改善相关的科技股布局机遇。科技股细分方面可关注:半导体设备与AI 硬件相关的消费电子等细分。

  半导体设备:在美国等科技限制进一步强化下,三中全会前后产业政策或将进一步显著发力。

  AI PC、手机硬件端:近期在GPT-4o 实时交互,微软AI+PC,苹果M4 芯片等一系列重磅产品发布后,可以直接在pc、手机本地运行的AI 新生态已大幕拉开,或将带来新一轮消费电子换机热潮。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调控不及预期,产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考虑到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以及市场情绪不稳定的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去年广州多个热门办公区域均有明星项目入市,办公、研发办公占比继续加大,自用买家占比过半,而在优质零售市场,核心商圈优质项目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2023年中国CPI将继续保持温和水平。他提到,中国猪肉供给整体有保障,预计价格涨幅有限;加之近年来中国粮食连续丰收,农业生产持续保持稳定,除鲜菜受天气影响外,整体食品难有较大价格起伏。同时,2023年全球通胀中枢大概率较2022年下移,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明显下降。

  她表示,香港从合作、核心行动和能力建设三方面推进绿色转型,包括成立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协调香港金融业界的不同机构,并支持和协调国际层面的工作;与内地市场合作,让内地地方政府在香港发行绿色债券;与国际机构合作,对全球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信证券认为,本次成飞集团拟被注入中航电测,是自2017年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入中航黑豹以来,航空工业集团推出的又一次重磅资本运作。2021年以来,中国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运作趋于活跃,航空工业集团资本运作提速,同时板块中相关企业的股权激励推进也明显提速。2022年5月,中国官方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在政策引领下,各央企已进入改革快车道。

  “为了群众的利益,再苦再累都值得。”刘亚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日益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刘亚斌注重在“防”上求创新、求突破,认真总结电信诈骗类型及防范措施,通过多种形式,为群众讲解预防电信诈骗知识。

  保持物价平稳运行,对稳住经济基本盘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我国稳物价面临多重挑战——

李耀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