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走进爱达·魔都号:中国的海上新名片

来源: 砍柴网
2024-05-28 14:26:48

  中新社上海5月27日电 题:走进爱达·魔都号:中国的海上新名片

  作者 尹倩芸

  顺着廊桥步入爱达·魔都号的中庭,可以看到许多游客脸上难掩兴奋,他们拎着行李寻找房间,不时驻足打卡留念。这是很多中国游客第一次感受国产大型邮轮,“听说国内有了自己的邮轮,我是第一次邮轮游”,一位来自重庆的旅客说。

  作为由中国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商业运行近5个月,已顺利运营34个 航次,接待近15万名乘客。其到来也为中国邮轮产业翻开新的一页。

  相较欧美发达经济体,邮轮产业在中国是一项新事业。此前,国内邮轮产业发展缓慢,从生产制造到运营均不在国内,被称为“过路经济”,爱达·魔都号的交付运营则将其逐步转变为“产业链经济”。

  中船邮轮总经理刘辉提到,从研发设计到总装建造,再到邮轮运营和供应链发展,爱达·魔都号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大型邮轮建造工艺复杂,是名副其实的巨系统工程。据统计,爱达·魔都号整船零件数多达2500万个,数量相当于C919大飞机的5倍,“复兴号”高铁列车的13倍。

  中国此前缺乏相关建造经验,造船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建设时,就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相继突破重量重心、安全返港、动力系统、舱室环境等邮轮所需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和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能力,进而构建邮轮业的中国标准。

  除了设计建造,爱达·魔都号也注重供应链的本土化。戎美邮轮内装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内装总包企业,承担了爱达·魔都号全船近三分之一公共区域的施工,共计约15000平方米甲板面积。该公司副总经理顾斌提到,其中配套供应链国产化率已达到近50%,未来在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中还将启用更多本土供应商。

  爱达·魔都号的邮轮运营同样富有中国特色。步行在船舱长廊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敦煌壁画,前方路过的俱乐部里将会演出开心麻花live秀,旁边是“海上棋牌室”,船上还有民乐表演和系列传统文化讲座。

  做“更懂中国人的邮轮”是邮轮运营方提出的理念,但其不仅体现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作为国内船东还能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实现产品的“量身定制”。

  刘辉举例称,对中国游客而言,邮轮除了是旅游目的地外,还承载着交通工具的功能,靠岸后人们更希望能去沿线城市打卡,因而在航线设计过程中还会特别考虑国内游客的需求特点。

  当前,中国邮轮旅游市场正呈日益火热态势。中国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邮轮旅客运输量达19万余人次,超过去年全年运输量。中船邮轮相关负责人也期待,爱达·魔都号能够将邮轮游带入更多中国民众的生活。(完)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黄埔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胡文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辽宁省鞍山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杜兆才说,足球工作者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共同谋划中国足球发展之策,走好中国足球新的长征路,对标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目标,卧薪尝胆、真抓实干,打好中国足球翻身仗。

  1月16日,据中国证券报报道,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青海省加快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拟从强化盐湖资源保障、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梯度培育市场主体等多个方面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至2021年财政决算的报告中,遵义多次提到全市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在2018年的报告中说,遵义税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刚性需求较大,民生欠账较多,预算平衡困难;预算执行中不断出台增加支出的政策和需求,随意开口子、扩范围、提标准,预算刚性约束不强。2019年,财源结构比较单一,“短期内财政增收仍然困难,收支矛盾持续加剧”。2020年称,重点税源长期依赖烟酒产业,新兴行业培育进展缓慢。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市县两级收支矛盾异常突出。2021年称“靠烟酒支撑的税源结构改观不大”,财政增收总体乏力,民生等刚性支出增长,财政收支承压,预算平衡十分困难。

  <span>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在首尔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就当前有关中国公民入境韩国所遭受不公正待遇作出回应。邢海明说,“对于当前中韩之间出现签证风波,以及中国公民在入境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公正的、歧视性的待遇,我感到十分忧虑和遗憾。出现当前这种问题的责任不在我们。我想(韩方)有关当局应就此进行深入分析。”邢海明强调,(中韩两国)外交当局应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当前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保证两国关系平稳、顺利发展。(刘旭)</span>

  埃及是秦刚非洲行的最后一站。秦刚在开罗向记者表示,2016年曾陪同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埃及。他说:“埃及谚语说,‘喝过尼罗河的水,一定还会再来’,再次来到埃及我倍感亲切。”“非洲新闻网”15日报道称,秦刚在与埃及总统塞西会见时表示,将继续发展对埃及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包括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项目。报道称,中国已向埃及国家主导的项目投资,例如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和正在开罗以东建设的新行政首都。另据埃及“Sada Elbalad新闻网”报道,塞西表示,埃及愿意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继续与中国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谢财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