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全力打造“五宜城市” 增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13 05:18:30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8日电(张林虎 阿拉腾)“过去一年,我们全力建设‘五宜城市’(即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首府人口虹吸能力进一步增强。”18日,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环节,呼和浩特市市长贺海东如是说。

  围绕“宜居”城市建设,2023年,呼和浩特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9个,实施棚户区改造7个,改造老旧燃气管网139公里;大唐托电引热入呼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投用,新增供热能力2000万平方米、2024年还要增加3300万平方米;金山电厂二期供热项目新增供热能力2000万平方米,城区清洁取暖率达到93%;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农村“七配套”建设成果,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林县创建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清水河县创建成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围绕“宜业”城市建设,呼和浩特市实施国家公共就业服务示范项目,云谷数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启动运营,成功获批自治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出台“引人留人18条”,“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两年就完成8.4万人;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30场,新增城镇就业6.1万人、占全区31.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6万人。

  围绕“宜学”城 市建设,呼和浩特市出台支持教育发展10条硬措施;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7680个;打造“县管校聘”改革区域4个,招聘优秀教师2014人,增加中高级职称岗位3747个;全市中小学同频互动教室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校5所、自治区基地校1所。

  围绕“宜养”城市建设,呼和浩特市实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组建城市医疗集团3个,建成县域医共体5个;“三医”联动协同改革取得丰硕成果,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围绕“宜游”城市建设,呼和浩特市伊利草原乳文化旅游景区获评国家“5G+智慧旅游”试点,蒙牛工业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新城区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大青山红色旅游景区、武川草原之门成功创建4A级景区,推出沉浸式街景舞剧《昭君和亲》、打造促进民族融合交流特色旅游路线4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058.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6%、390.6%,获评全国旅游集团优选投资十强城市、中国康养旅游城市。(完)

  如今,西藏的先心病救治政策日臻完善。2012年,《西藏自治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救治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明确了“先心病患儿发现一例、救治一例”的救治总原则。2016年,藏区先心病患儿免费医疗救治工作转入常态化运行。2021年,西藏自治区卫健委部署在全区范围内继续扎实开展0-18岁儿童青少年先心病免费救治工作。仅在阿里地区,同年就有超过180名先心病患儿得到了救治。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需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今年,我申请了美国和英国几所不同高校的商科专业,希望能提高申请成功率。”李明洋是一名正在经历申请季的大四学生,他说:“美国和英国有不少世界排名靠前的学校,据我所知,申请同学中不乏学术能力和语言成绩都很突出的‘学霸’,竞争非常激烈。我想多申请几个学校,有更多被录取的可能,从而顺利读研。”

  在老人家院里,搭建有一个临时厕所。厕所十分简陋,依托一棵树干,一堆竹竿杂乱无章地撑起架子,架子上面绑覆着破损脏污的塑料布、广告布、肥料袋,在厕所顶部撑开着一把黑伞,用以遮风挡雨。

  过度扩张引调整

  公路发送旅客2962万人次,环比增长0.9%,比2019年同期下降51.9%,比2022年同期增长49.7%。

谢俊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