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太原共话中国北朝壁画艺术与传承保护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23 05:41:55

  中新网太原12月20日电(高雨晴 胡健)12月20日,全国首座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开馆之际,“市校合作·壁上春秋”中国北朝壁画艺术与传承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北朝壁画,探讨中外文化交融,共话北朝壁画艺术与传承保护。

  太原市委组织部部长刘斌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对外开放的北齐壁画博物馆以及举办的系列活动,是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重要成果;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城市魅力的积极实践;同时也是太原市深化‘市校合作’,积极借力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开展文物科技保护、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举措。希望专家学者们继续深挖太原文物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人才培养、文旅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克忠通过视频致辞时表示,我国的古墓葬分布很广,历年来发掘出土大量历史价值较高的珍贵文物,尤其是墓葬壁画,这是探讨不同时代、地区和社会阶层之间埋葬习俗以及所属时代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太原徐显秀墓就是其中重要一处。

  会上,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作题为《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以北齐为例》的主旨发言。谈及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他认为,注重日常保养维护的同时,做好环境控制亦然重要。随着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对外开放,受人流量影响,其原有的比较平衡的系统或将受到破坏,因此需要 建立一个预防性的保护体系,同时加强对墓葬内涵的研究。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黄继忠说,原址保护具有很大的优点。而以墓葬为核心的原址保护面临着保护难题,需要关注。他建议,应重视墓室环境检测,墓室周边、内部及壁画表面的温湿度检测,可能出现的微生物检测等,同时多学科开展保护、阐释和利用研究。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师韦正作题为《北朝壁画所见中外文化交流拾零》的发言。他说,壁画中的乐部组合和建筑脊部装饰,可以进一步说明北齐壁画的价值。“乐部组合颇能反映从魏晋,经十六国,到北朝时期中外乐器融合情况。而鬼面瓦、脊饰、鸱尾,是三种不见于汉晋十六国时期的装饰,有可能都是外来建筑文化影响下的产物。”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文博研究馆员常一民曾参与太原徐显秀墓的考古发掘。他说,太原是北齐的政治军事中心,许多达官贵胄曾定居于此,这里是北齐墓葬发现最多的地区之一。同时,虞弘、虞庆则等大量西域胡人安家太原,这也正是太原北齐墓葬壁画中具有大量外国元素的原因所在。

  此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围绕《北齐墓葬壁画与中古画的转型》作主题发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博大家、教授张庆捷作《北齐墓葬壁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发言,太原理工大学教授胡川晋以《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微环境控制研究》为主题作发言,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大伦在会上发言。

  本次研讨会由太原市委组织部、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承办。(完)

  <strong>为何大家都忙着“提前还贷”</strong>

  此外,宋朝时还曾设立过一种“斥堠铺”。斥堠,原为边境上设立的放哨和侦察的哨所,南宋时因为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处于交战状态,于是,斥堠又被赋予了通信、驿传等职能,最终被整合为军情通信机构“斥堠铺”。类似于宋朝,金、元时也设立过“急递铺”。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军事战争服务的,所以其设立基本上都是为了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传递前线的军情。而宋代各府县所传递公文信息的驿站则被称作“摆铺”。

  据悉,蓝皮书内容经专家学者专业评审,涵盖环境损害鉴定6大领域43个项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川渝两地司法行政系统为建设美丽川渝和助力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的优质高效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法律服务。

  随着球形石墨、负极材料等优质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双鸭山市初步形成了从采选到球形石墨再到负极材料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格局。

  当记者走进宜良站,热闹非凡的景象已成往事,但一栋栋黄墙、红瓦、白转角的法式建筑依旧矗立着,斑驳岁月浅浅印刻在每一砖、每一瓦上,春日里含苞待放的三角梅枝藤紧紧拥抱着屋顶,为这座废弃车站增添生机。

  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当时担任浙江大学副校长,主持了聘任仪式。2月7日,他回忆9年前的场景时表示,其他记忆都已远去,但星云大师的慈祥、从容和宏达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秀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