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银行“70后”副行长狄浩突然离世 去年曾掏腰包近80万元增持西安银行超21万股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21 22:33:35

  对于狄浩离世的原因,西安银行并没有在公告中提及。不过,据财联社报道,6月18日西安高新路尚中心大厦发生一人坠楼身亡事件,据悉为西安银行员工,派出所初步排除刑事案件。

  公开信息显示,狄浩是一名“70后”,从信贷员起步,曾任西安银行多家支行行长,2016年8月被聘为西安银行副行长时,时年近43岁。狄浩离世前,在西安银行副行长任上已近八年,去年还曾自掏腰包近80万元从二级市场增持西安银行21.65万股股份。

  简历信息显示,狄浩出生于1973年9月,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经济师,曾任西安银行兴业支行信贷员、西大街支行行长、土门支行行长、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高新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高新支行行长。现任西安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从任职时间看,狄浩出任西安银行副行长一职已近八年,其间经历了两届董事会更替。

  2016年8月16日,西安银行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聘任狄浩为副行长。彼时一同获聘的,还有西安银行原行长陈国红,原董事会秘书石小云,原副行长王欣、李富国,以及现任副行长黄长松、张成喆。

  2022年5月,在西安银行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除了梁邦海被聘为西安银行行长、石小云被聘为董事会秘书外,狄浩也与黄长松、张成喆、刘强一道,被聘为西安银行副行长。

  据定期报告披露,2019年至2023年,五年间,狄浩每年从西安银行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均超过百万元,分别为181.99万元、175.81万元、176.54万元、138.03万元、129.38万元。

  据西安银行此前公告,2023年9月,狄浩因基于对西安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成长价值的认可,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以自有资金增持西安银行21.65万股,增持价为3.57~3.65元/股。据此计算,此次增持,狄浩耗资约在77万至79万元之间。增持后,其对西安银行的持股数量升至22.8945万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0052%。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西安银行高层经历了数次变动。其中,今年4月,行长梁邦海被选举为西安银行董事长的同时,石小云也因工作调整安排辞去该行董事会秘书职务。

  另外,在今年4月经历了因独立董事履职超期被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后,5月29日,西安银行一口气提名了三位独立董事候选人。

  公开资料显示,西安银行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国外大型银行、国内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为主要战略投资者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实际控制人为西安市人民政府。2019年3月,西安银行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西北首家A股上市银行,2023年末资产规模为4322.01亿元。

  2023年,西安银行完成营业收入72.0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1.56%。

  记者注意到,2022年9月,狄浩曾以西安银行副行长的身份发表题为《中小银行如何实践交易银行》的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狄浩表示,近年来,多重不确定性的因素叠加,银行的公司业务普遍面临着息差收窄、优质资产缺乏、资产质量下降等众多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以平台化、生态化、开放化为特点的交易银行业务以其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较低的资本占用、较高的客户黏性,逐步成为银行公司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责任编辑 :曹睿潼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可以快速提升集群主导产业优势,有利于畅通区域内优势产业集群协作网络,增强资源的市场化专业化配置能力,促使优质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为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循环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师父说过,最好的练习是去教别人,教学,是教授也是学习。”Nima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他创办的拳馆上,“刚开始我们是在沙滩、街边空地教课,后来开始办学校,学生只有不到10个人,一天我只能吃得起一餐,头两年所赚的钱也不过刚刚够支付租金和训练。”几经奔波和努力,现在,学校在香港有200个学生,还有900多个学生通过网上形式跟着他学习。“现在这是香港最大规模的功夫学校,香港也成了我第二个家,我在这里认识我的中国妻子,我们的孩子也在这里出生、长大。”

  前不久,该师又一次组织高原驻训点位轮换,许多驻训点位海拔较低的官兵主动写下请战书,申请到海拔更高、条件更艰苦的点位驻训。

  市场人士认为,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和机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基础设施REITs将持续扩容,助力盘活存量资产。

  陈廖宇认为,当前的中国动画进入自我意识觉醒阶段,近几年大热的作品都在向观众展示中国独特的动画风格。“下一步我们将看到关于‘中国’这个概念越来越多元的诠释,每一个导演、每一家公司都会渐渐形成自己的标志性风格、独特之处,观众能够看到更多元的呈现。”

  到如今,多位受访人士向第一财经指出,在房企当前的处境下,“三道红线”已经慢慢淡化,对房企的限制作用也有所弱化。“好久都没人提‘三道红线’了,”某TOP20房企人士向记者表示,但形式上每个月的数据都还要向监管机构上报,预计《行动方案》将对数据指标有所放松。

许俊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