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

来源: 澎湃网
2024-06-04 18:53:48

  中新网南平6月2日电 (张丽君 魏剑生 魏永青)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2日在建瓯启动。

  共赏千年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开场式上,独具特色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得游客连连赞叹。难得一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瓯挑幡、南平南词、邵武傩舞悉数登场。融合了伞技、点茶表演的茶戏共韵《北苑贡茶之歌》,让人感受到非遗文化共生共荣的魅 力。

  活动中,可见建州古琴制作、金银器制作、建安盏烧制技艺,建瓯弓鱼,浦城剪纸,松溪版画、湛卢宝剑等非遗项目,饱含非遗传承人巧妙的构思、匠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的展示互动,让大家感受亲眼所见和触手可摸的非遗魅力;还有令人惊喜的建州美食,建瓯板鸭、光饼、扁肉、豆浆粉、福矛酒、东游芋饺等传统美食项目,用煮、蒸、熏等手法,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而成特色非遗美食,让广大市民感受随口可尝的满足。

  活动采用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出南平域内60多项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项目。建瓯还组织700多名小学生参与展演,超3000名小学生参加活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感受家乡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着重培养“非遗小传人”,全面增强新一代对“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建瓯作为南平文化大县,脱胎于千年建州,福建的“建”就来自这里,历史上为郡、州、府、路、道之治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3000多年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勤劳勇毅、智慧风雅的建州人民,创造了底蕴丰厚、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平347项非遗项目中,建瓯就有76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1项,成为闽北群星璀璨的非遗谱系中最亮眼的部分,是“建”文化源远流长的鲜明见证,拥有着独特且令人沉醉的魅力。

  近年来,乘着文旅经济发展的“春风”,建瓯市坚持以非遗激活文旅产业新动力,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活化利用。(完)

  在代表工作方面,赵力平表示,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丰富代表履职方式,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开展11次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选树代表联络示范站126个,探索建设网上联络站。过去五年,江西省有近11万各级代表以强烈的为民情怀走基层、解民忧、纾民困,累计开展各项活动370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2.5万余件,形成相关报告2400余篇,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和生机活力。

  面对记者的疑问,韩宝良很有信心:“我们有双保险,电池系统和柴油发电机系统最大程度保证电路稳定。”

  四、雨雪天气后北京市部分山区气温降至0℃以下,雨雪落在地面后凝结,形成“地穿甲”现象。驾车行经“地穿甲”路段时,应握紧方向盘,低挡慢行,以防车体侧滑失控。

  报告认为,12月猪肉价格环比下跌幅度较大,引发各方关注,但当月受天气及物流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环比大幅上涨,同比降幅显著收窄,充分对冲了猪肉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并小幅推高12月CPI同比涨幅。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不大。与此同时,受消费需求修复偏缓影响,12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更能反映整体物价水平的核心CPI同比处于0.7%的低位,显示当前整体物价形势稳定,促消费的政策空间较大。2022年CPI累计上涨2.0%,处于温和水平,与欧美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预计2023年国内高通胀风险依然不大,这将为宏观政策灵活调整提供较大空间。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让许多来自民营企业的政协委员感触颇深。

  那么,在新冠医疗救治方面,到底如何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对于有可能出现的二次新冠感染,如何针对性用药?科技日报记者1月12日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王玉光博士。

赖妙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