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天后,信用卡也“遇冷”了吗?

来源: 能源网
2024-06-03 15:58:15

  信用卡遇冷了吗

  本报记者 王宝会

  近期,有关年轻人不愿用信用卡的话题上了热搜。信用卡业务一直是银行零售金融的重要阵地,在激发消费意愿、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助推作用,难道进入冬天后,信用卡也“遇冷”了吗?

  虽然信用卡具有先垫付、后付款的优势,但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不少互联网平台APP也相继推出了一些类似信用卡功能的服务,对信用卡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另外,线上消费场景增多,移动支付工具对信用卡的替代效应明显,加上移动支付工具没有年费、管理费等费用,使用灵 活便捷,深受年轻用户欢迎。

  除了支付方式的改变,信用卡“遇冷”也意味着部分年轻用户消费观念在转变。有数据显示,如今,35%的青年人不使用信贷消费,多数信贷消费比例在收入的20%以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正试图通过关闭消费信贷的方式告别“超前消费”。

  另外,服务质量下降、费率不透明等问题是信用卡被投诉的常见原因。比如,一些信用卡产品在推广时未充分披露相关费用,或在账单中出现不明确的收费项目,影响了年轻客群用卡体验,降低了用户黏性。

  其实,信用卡“遇冷”并不代表信用卡赛道不受青睐。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信用卡在信用额度、分期付款等方面优势明显,持卡人不但可以享受特约商户的优惠,还可以有效累积个人信用,方便办理诸如信用贷款等业务。

  数据显示,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由2015年的4.32亿张增加至2023年二季度末的7.86亿张,授信总额由2015年的7.08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二季度末的22.31万亿元,信用卡业务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现代消费生活中。

  随着各家银行信用卡的发卡量、交易额等诸多指标增速普遍放缓,越来越多的信用卡业务也转向“降本增效”的发展模式。此前,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从2024年起对旗下部分信用卡的权益活动作出调整,特别是不少商业银行在加大减费让利、提高用卡权益方面持续发力。

  信用卡“遇冷”的同时也在倒逼商业银行进行存量信用卡业务改革,合理平衡留客与拓客的关系。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在监管趋严背景下,信用卡业务亟需从“跑马圈地”的粗放发展阶段迈入专业精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整体来看,银行一方面要注重数字化建设、风险管理和品牌建设,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开发更多潜在用户;另一方面要加强信用卡合规管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客户黏性。

  “信用卡业务是较为成熟的消费金融模式,可以为持卡人提供可靠便利的消费金融服务,满足居民多元消费需求,进而夯实消费对经济复苏的基础性作用。”杜阳表示,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加强在产品体系、服务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推动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满足用户多元消费需求。

  2月5日晚,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夜,一排排非遗排灯扮靓了素有高原“小北京”之称的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造就一番别样的景致,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夜游古城,赏非遗排灯,欢度元宵佳节。

  专家认为,作为央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有效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

  <strong>支付新选择,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strong>

  根据中国奶业贸易月报,2022全年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327.2万吨,同比减少17.1%,全年包装牛奶的进口量大幅下降,进口总量为72.2万吨,同比减少27.5%,进口金额6.7亿美元,同比减少23.1%。

  藏历新年将至,日前,林芝市巴宜区森林消防中队结合转山人员祭祀增多,人流密集的实际,组织消防救援人员前往比日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

做彼此“熠熠的光”

蔡定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