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欧洲如何增进了解?外国语学者“沪上论道”

来源: 安徽网
2024-06-21 08:13:41

  “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会议8日至9日在沪举行,在“欧洲和德国:价值抑或权力”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 院文化外交与区域国别研究团队负责人、教授孟虹就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小故事,她发现在与德国人交流过程中,中国学生往往会有很大的困惑,“德国人可能一上来就提问题,而我们的学生习惯于按照中国的礼仪,首先表现出尊重。”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民族和国家都会根据自身发展经验总结提炼出文化上的基本意识,中德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毫无疑问存在差异。例如,德国文化相对而言更注重“理性”,而中国文化相比之下更侧重经验和体验。

  如何加强交流?崔洪建认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差异理解为好坏优劣之分,“文化比较和文化交流的必要前提是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性,这是中国现在对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在他看来,共同的发展方向并不代表着趋同和一致。

  “我觉得首先是要知己知彼,这个非常重要。”谈及如何推动中国和欧洲更为顺畅地对话,孟虹认为,作为沟通中西方的桥梁,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更了解自己民族,“因为在德国人眼中,你是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载体,他才会对你感兴趣,如果你的观点和他的认知不同,他会来问你为什么。你的亲和力来源于他的母语,而你讲他的母语,那么获得的认可度就会更高。”

  中国一流的外国语大学在做什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欧洲文明研究负责人、副教授胡春春看来,这些外语院校既有传承,又在创新,“因为我们处于一个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加速变化的时代,以提供知识和传承知识为首要任务的高校站在了这个知识时代的最前沿。外语院校,天生属性就是与域外的语言和知识打交道。在传统的语言、文学、文化学习和研究之外,现在我们正进入对域外的国家和区域全面研究,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逻辑使然,更是我们的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

  因此,他认为,外语院校越来越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和传统指称,外语院校正在大跨步地成为综合性的“大学”,“这也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国际交流是全方位的、多学科的、更注重双向交流的。”

<a><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32/12530251571445759780.jpg" alt="" /></a>

  据保定市新莲池书院负责人张喜顺介绍,此次展出年画作品涉及年代自明清至新中国成立之后。其中,《一团和气》《年年有余》等部分清代年画采用现代数字微喷技术并结合传统手工字画装裱技艺制作而成,使遗失国外或博物馆馆藏的孤品年画得以“艺术重现”。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广州1月1日电 题:新年的阳光充满希望 羊城回归烟火气

  一般而言,选择一种解热镇痛药就可以,很多解热镇痛药含有的成分相同或类似,如果选择多种解热镇痛药联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同时,患者在使用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以日本为例,2021年底,日本批准了GABA (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的基因编辑番茄用于商业销售,这也是日本市场上首个正式销售的基因编辑食品。GAB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传递物质,具有稳定情绪、帮助降低血压等功效。日本筑波大学研究团队耗时15年时间,让这款西红柿的GABA含量比普通西红柿多4-5倍。

  参保人员申请异地就医备案时,可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市或直辖市等,并<strong>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strong>,门诊就医时按照参保地异地就医管理规定选择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

林皇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