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大堤之上:他们24小时巡防,帐篷成了临时的“家”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17 10:25:24

  600米需半个小时才能巡完

  多看慢走是关键

  据悉,22日上午9时,上游清远石角站已出现洪峰流量18100 m³/s(50年一遇18500 m³/s,100年一遇19900 m³/s)。这意味着,不久后,位于下游的北江大堤广州责任段也将迎来洪峰通过。此时,巡堤查险,确保洪峰过境时,大堤安然无恙是重要工作之一。

  北江大堤广州责任段全长共11.289公里。21日8时,省防总启动北江大堤—飞来峡水利枢纽洪水灾害防御三级应急响应,广州市同步启动北江大堤广州责任段三级应急响应,并开设北江大堤广州指挥分部。目前,广州共出动应急队伍12支、人员729名,与属地佛山市三水区310名应急人员协同巡堤查险。这千余名巡堤员中多由民兵、三防人员组成。他们分为不同的小分队,巡逻不同的堤段。

  “我们花都区花东镇巡堤小分队负责的堤段为600米,每隔2个小时巡逻一次。”来自花都区花东镇武装部的王志镖是其所在小分队的队长,该队10人均为退伍军人。王志镖介绍:“一个长竿、一套救生衣及雨衣就是我们的装备。巡堤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长竿敲击坝体,查看坝体上是否有渗漏、漩涡、管涌、裂缝、崩塌等隐患。目前暂未发现,如果排查出隐患,我们要及时上报指挥部。”

  记者了解到,此次是王志镖第二次参与巡堤工作,上一次是2022年广州防汛之时。王志镖总结,巡堤的过程中一些小漩涡不容易发现,因此巡堤的关键在于多看慢走。这就使得短短600米的路程往往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巡完。而到了晚上,他们则需要打着手电筒照亮巡堤的路,一点点排查,可能耗时更久。

  堤坝之上

  帐篷成了巡堤员临时的“家”

  巡堤的过程中,队员们的脚上往往沾满泥土。堤坝之上 ,还搭建了队员们临时的“家”。

  22日下午,记者在北江大堤广州责任段现场看到,需要巡逻的迎水坡和背水坡坡度较大,在迎水坡靠近江面的地方生长着苔藓,下过雨后的坡体更加湿滑。而这些在王志镖和他的队员看来,并不是阻碍前行的难题。“我们在巡逻的过程中会格外小心,踩实每一步,同时谨防坡体窜出来的蛇鼠,做好自身防护。”

  在堤坝之上,记者还看到就地搭建好的帐篷。帐篷内放置着10张折叠床,并配备有充足的饮用水、食品等物资。而这就是巡堤员这几天临时的“家”。

  “我们这个点位由两个小分队轮班值守、一班值守24小时后,换另一班接替,晚上队员们就住在帐篷里。”同样是第二次参与巡堤的花东镇巡堤小分队队员庾永亮告诉记者,到了夜晚堤坝上蚊子多、昼夜温差大,他会将这些经验分享给新队员,以便他们带上所需的物品。

  当然,在这支小分队中,也有许多年轻的面庞。年龄最小的胡明铮今年27岁,去年刚刚退伍。他坦言,部队的经历让他的体能和意志都得到了磨炼。巡堤对他来说并不苦,反而能够帮助到群众,很有意义。

  22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北江大堤广州责任段水位明显上升。不远处滩涂上种植的一片农作物已经被水淹没。北江对岸一座有村民居住的岛屿也受到洪水侵袭。北江大堤广州指挥分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时洪峰正在过境,流速增快。岛屿上的村民在洪水侵袭前已安全转移。19日以来,广州市共转移人员2578人,未接到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报告。截至22日下午,北江大堤广州责任段共发现疑似险情4处,均已妥善处置,总体情况平稳。

  近处是滩涂上种植的一片农作物已经被水淹没,远处是有村民居住的岛屿,该岛屿也受到了洪水侵袭

  洪峰虽已过境,但防汛工作仍不松懈。北江大堤广州指挥分部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我们还需要继续排查是否存在险情,同时密切监视雨情。”作为巡堤员,王志镖说:“我们将坚守到最后一刻,能够为抗洪抢险尽一份力,值得!”

  文|记者 郭思琦

  30多年前,张亚中与星云大师结缘,面对彼时台当局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张亚中选择回到学界。随后,他协助星云大师开办学校,也因为大师的支持,坚定了民族情感。

  祈愿星云大师只履西归,上品上生,不舍苍生,乘愿再来!(文:本性法师)

  据江苏国信靖江发电有限公司介绍,这套系统在电网低谷的时候,可以把过剩的电能用熔盐储存起来,在电网需要时释放出来,相当于给煤电机组配备一个超级“充电宝”,年增加新能源消纳电量3亿千瓦时。

  2月6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延宁社区延宁宫里,用甘蔗节搭叠而成的蔗塔,吸引许多人前来祈福、参观。蔗塔分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共365层,高4.2米,从正月十三开始搭叠,正月十六完成并展出。塔身用甘蔗节相错搭叠而成,部分蔗节用食红染红,形成“上元祈福”吉祥字样,寓意日子节节甜,生活节节高。(吕明)

  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生肖文化逐渐成为全球多元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其他族裔民众的喜爱。今年春节,中国“兔”火遍全球,正是生肖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的生动例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几位海外华侨华人认为,生肖文化已成为联系中华儿女民族认同的一条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福州城区139条内河纵横交错,串起了千年古城的生命线,孕育了灿烂的“闽都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献、文物史迹和“海丝”遗存。

张雅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