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换帅!原CEO转战海外市场,“火锅一哥”着急寻增量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22 20:37:17

  华夏时报记者周梦婷 北京报道

  海底捞发生了重大人事变动。6月21日晚,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底捞”)发布公告称,杨利娟辞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由苟轶群接任,同时,杨利娟将成为运营海底捞海外餐厅业务的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特海国际”)的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公告显示,以上高管变动自2024年7月1日起生效。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底捞此次更换CEO,是其战略上的一个变化。即便当前海底捞已经是国内火锅界首屈一指的存在,但也需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海外市场便成为其寻找增量的重要目标。而杨利娟作为带领海底捞走出亏损阴影的关键人物,其加入特海国际,无疑会为海底捞海外市场增添重要力量。

  海底捞的下一步

  在此次人事变动之中,海底捞也透露出自己的下一步。

  “随着本公司迈入下一发展阶段,集团将在精细化管理基本面业务的同时,推动创业创新与数字化发展。苟先生为本集团最早期的一批员工,将以稳定与可持续增长为核心,带领实施该等措施。”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

  据公告,苟轶群自2000年1月起为海底捞的关键成员,拥有逾24年的行业及管理经验。苟轶群在海底捞任职期间,曾担任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负责人、供应链及采购管理负责人等多个职位。在被委任为海底捞首席执行官之前,苟轶群为海底捞副总经理并负责投资业务。

  公告内容显示,在苟轶群的领导下,海底捞已设立两大核心委员会:创业创新委员会及数字化运营委员会。其中,创业创新委员会旨在开发新型创新模式与激励机制,引领海底捞未来朝多层级及多品类方向发展,为多元化业务模式奠定基础,推动集团各层面的创新工作。

  在过去一年,海底捞一直在尝试多元化。《华夏时报》记者从海底捞方面了解到,过去一年,海底捞围绕顾客需求,在尝试新业态、孵化新品牌等多个方面作出了创新,比如推出露营火锅、校园火锅、企业火锅等新模式,同时还打造了牛肉工坊、海鲜工坊、羊肉工坊等更具地区特色的主题店。新业态之外,海底捞也丰富了品牌矩阵。公开资料显示,除主品牌外,海底捞在2023年孵化了小嗨火锅、苗师兄香锅、焰请烤肉铺子等品牌,布局火锅、快餐、烤肉、中式正餐等多种经营业态。

  事实上,在前不久召开的海底捞股东大会上,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透露了这一规划。他表示,“未来海底捞也会考虑多品类、多层级的发展,我们希望海底捞店长变成多管店店长。比如海底捞店长可以再管理一家比如烤肉店、面馆等,未来一个店长管理的多家门店,可以进行资源共享。”

  对于海底捞此次人事变动,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此次人事变动更多是积极的一面,杨利娟在管理和市场开拓上有很好的敏锐度,转战特海国际体现了海底捞想发力海外市场的决心,而接任的苟轶群更擅长运营方面的管理,能让海底捞平稳向前。”

  餐饮困境

  自2023年起,全国各地的餐饮业逐步恢复生机,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柱,然而,餐饮业也并非一片坦途,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市场竞争的加剧等,都给行业带来了挑战。

  而在海底捞让苟轶群接棒杨利娟的背后,也隐藏着其对国内餐饮市场的焦虑。2023年以来,大环境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消费降级,投射到餐饮行业,便是客单价的下滑。2022年时,海底捞顾客人均消费为104.9元,2023年降到了99.1元,是2018年上市以来首次跌破百元关卡。

  这并不是海底捞一家的问题,其他火锅品牌湊湊、呷哺呷哺,以及餐饮品牌太二酸菜鱼客单价皆在下降,湊湊顾客人均消费从2022年的150.9元降到2023年的142.3元,呷哺呷哺从63.9元降到62.2元,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从77元降至75元,怂火锅从128元降至113元。

  餐饮行业降低客单价的同时,海底捞作为“火锅界一哥”,门店规模维持稳定。截至2021年底至2023年底,海底捞中国大陆门店数量分别为1329家、1349家、1351家,门店数量并无太多增长。对此,餐宝典研究院院长、餐饮分析师汪洪栋对本报记者表示,“海底捞发展到现在,基本已经触及天花板,首先门店模式决定其门店数量不会有特别大的增幅,而在当前消费环境下,如果它能维持现状,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就已经不错了。”

  为了门店扩张,今年3月份,海底捞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同时成立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细节及商 务合作流程。这一决定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海底捞对业务增量的焦

  林岳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海底捞多层级多品类发展的战略是对的,海底捞也需要找到第二增长曲线,餐饮市场环境多变,消费者需要新鲜感,企业都需要把握这些脉搏。”

  加码出海

  在国内市场基本触顶的情况下,出海成为海底捞的策略重点。而将杨利娟安排进特海国际,可以为海底捞出海增码助力。

  疫情期间,海底捞曾一度陷入困顿,2020年,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超八成,2021年陷巨额亏损,归母净亏损达到41.63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造成海底捞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其盲目扩张。据年报,2020年其新开544家海底捞门店,全国门店增至1298家,到了2021年底,其全球门店再增至1443家,其中1329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114家位于港澳台地区及其他11个国家。

  也是从这一年,海底捞宣布开始关停经营不达预期的门店,与此同时,海底捞还宣布由杨利娟全面负责“啄木鸟计划”,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包括海外门店,果断采取措施进行整合。到了2022年底,海底捞中国大陆门店数量为1349家,港澳台地区22家。2022年,其营收虽然下滑15.5%至347.4亿元,但实现了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到13.74亿元。

  2023年,该公司持续放缓餐厅扩张速度,该年底其门店数量为1374家,其中大陆地区1351家,港澳台23家。这一年,海底捞也彻底的走出亏损阴影。营收同比增加33.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27%。

  其中杨利娟是海底捞走出阴霾的重要功臣。据了解,杨利娟于1995年加入海底捞,从服务员岗位开始,2018年1月-2021年8月,杨利娟任海底捞首席营运官,主要负责监督海底捞的营运。2021年8月24日至2022年2月28日,其担任海底捞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2022年3月1日,杨利娟被正式任命为海底捞首席执行官。

  海底捞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杨利娟是海底捞走出四川、开拓全国市场的关键人物,其任CEO期间,成功带领海底捞穿越疫情周期,在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并在2023年完成44.95亿元净利润。

  如今,在中餐出海成为行业大趋势的背景下,杨利娟被任命为特海国际CEO。对此,汪洪栋对本报记者分析表示,“杨利娟是带领海底捞走出亏损泥沼的重要人物,目前海底捞国内业务已完全走出阴影,接下来一个方向便是火锅行业发展,该行业未来增长点之一便是海外市场,将杨利娟安排进特海国际,也显示出海底捞对海外市场寄予了厚望。”

  特海国际也在杨利娟任命公告中称,“杨利娟曾主导了海底捞品牌的出海进程,分别于2012年、2013年在新加坡、美国成功布局,打下集团目前在国际市场的经营基础,当前国际市场挑战和机会并存,杨利娟能够带领本集团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更好的扩大国际市场的顾客基础,并更加深入的开拓新市场和新赛道。”

责任编辑:张恒星

  详戳→<a href="https://weibo.cn/sinaurl?u=https%3A%2F%2Ftyj.fujian.gov.cn%2Fzwgk%2Fxwzx%2Fsxdt%2F202303%2Ft20230306_6126677.htm" target="_blank">https://tyj.fujian.gov.cn/zwgk/xwzx/sxdt/202303/t20230306_6126677.htm</a>

  受疫情影响,经研究决定,对2023年九年级体育中考有关工作进行调整,<strong>在保留立定跳远项目的基础上,将原有长跑测试必考项目更改为体育健康知识上机理论测试,总分值不变</strong>。

  台湾“联合新闻网”也报道了马英九将赴大陆祭祖一事,并介绍,马英九基金会3年来致力于青年学子的教育,“大九学堂”有百余位学员参与。马英九认为,两岸之间年轻人的交流已中断好几年,若能借这次访问大陆的机会带领青年学子与大陆学子交流,也让大陆民众重新体会,“两岸之间最美丽的风景是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之间,不应该是敌意相向或剑拔弩张。

  去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洪都拉斯是唯一一个在发言中未提到台湾的“邦交国”。而今年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3月底的中美洲访问计划中,“邦交国”中的危地马拉和贝里斯都在行程计划内,唯独洪都拉斯缺席。

  教育部征求了地理、地球科学等领域专家,但各方分歧较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学地理课程具有一定综合性,改为“地球科学”,会把人文地理排除在外,而且“地理”课程名称有普遍国际认可度和社会接受度,尚不存在更名“地球科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也有专家赞同提案,认为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应更为宽泛些,改为“地球科学”更加贴切。

  值得一提的是,据安徽媒体报道,今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郑栅洁谈到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他提到,改革后的职责体系更清晰,运转流程更顺畅。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打造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做到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

刘颖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