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并购重组新机遇 助力未来产业大发展

来源: 南方周末
2024-06-24 07:41:14

  证券时报记者 叶玲珍

  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出席大会并致辞。他表示,合肥全力营造创新环境更优、创新成本更小、创新燃点更低的良好生态,加快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正成为最适合企业成长的热土。

  他说,合肥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资本市场,全力打造全国科创金融高地。希望借助本次论坛与各位企业家深入对接合作,携手开启产业与资本交融的新场景,共同拥抱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数据显示,合肥市现有A股上市公司83家,居全国第12位、省会城市第6位;科创板上市公司20家,居全国第6位、省会城市第2位。目前,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4.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4.1%。

  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致辞时表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科技创新,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科创企业通常具有投入高、周期长、经营不确定性大等特征,需要像合肥市政府这样坚 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支持。他说,随着新“国九条”等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并购重组将会打开新局面,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华民投总裁、论坛秘书长崔斌作主办方演讲。他表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赖于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存量的整合,通过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手段整合产业;二是增量的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这两者都离不开强大的资本市场支持。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崛起的胜负手之一。并购重组已成为优化存量、消化余量、提质增量的必然之选,而未来产业则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国元证券总裁胡伟演讲时表示,新“国九条”重点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新浪潮涌现,呈现出先进制造业在并购中占比提高、央企并购及产业并购增加、出海并购兴起等特点,上市公司需更加专注产业及上下游,布局高端技术,朝着培育新质生产力方向开展并购重组。

责任编辑:杨红艳

  十年来,未来科技城吸引了上万家企业入驻。常住人口从2011年的6万人涨到了2021年的42万人。这些人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总就业人数的84.5%,就业人口平均年龄也从46岁下降到32.5岁。

  近日,一向低调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因一次春季校园招聘会上了热搜。在这场一本院校的校内招聘会上,面对“河南最好的财经政法类大学”的学子,在学校招聘的企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酒店、餐饮、代理记账甚至服装贸易等中小企业。有招聘单位甚至开出了2000元月薪招洗碗工等岗位。

  去年8月,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召开教育系统专项整治警示教育会议,200余名教职员工认真观看着警示教育片《零容忍》。坐在会场一角的某学校原校长吴某正焦躁不安。“现在宣布一个留置决定……”刚看完警示教育片,麦克风里就传出会议主持人的声音,“吴某涉嫌严重违法……”当吴某从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时,脸色煞白。随后,两名工作人员将吴某带离了现场。

  不过,去年开始,未来科技城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松动”。在产业园,以往办公租金4元/平方米/天的写字楼,2022年第一次跌到了3元/平方米/天。即便如此,仍有企业因经营不畅,难以承受租金,不得不离开园区。

  他说,从研究生教育来看,需要围绕就业市场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科学做好不同学历类型的培养方案,差异化进行人才培养。针对当前我国专业人才不足的现实,不断加大专业型学历招生比例,加快发展职业高等教育,扩大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研究生招生制度一直是“笔试+复试”的选拔形式。其中,笔试重在考察基本知识储备,复试则是对学术、科研等综合能力的考察。但在“二次高考”等错误认知的影响下,笔试成绩被默认为“核心成绩”,甚至是唯一的标尺,大规模地刷题、机械式地复习,让考研变得更加“应试化”、“高考化”。

王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