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年成都体验智慧基建:“这里的地下世界太酷了”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13 02:08:06

  当日,20余名美国青年和资深工程师跟随“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之中国中铁基建智能化建造交流活动走进成都,近距离体验中国智慧基建。

  奥布丽最近正进行隧道相关论文的写作,她为此阅读了不少专业文章。她表示,自己早知道中国有着世界领先的基建技术,但来到中国,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盾构机,了解到中国基建的速度、对新材料的运用,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这对我完成论文帮助真的很大!”

  在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代表团一行参观了智能建造展厅和工程数字化管理 平台,与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的工程师们围绕智能建造和运维技术进行了交流,了解中国在隧道及地下空间、地质灾害防治、桥梁及结构工程、轨道健康运维等方向的科研进展。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为中美青年交流搭建平台,通过技术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倾听彼此的声音,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友谊,共同成长。”中国盾构机的首批研发人员之一、中国中铁智能建造专业研发中心执行主任蒲晓波表示,希望以“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为契机,同美国青年专家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不断推动行业进步和技术变革。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智能运维机器人、HSP地质预报等各类智能设备在中国基建领域大展身手。”在科罗拉多矿业大学博士生卡拉(Cara Leigh-Fragomeni)看来,基建是一个国家的脊梁,美中应围绕基建开展更多科研合作,以更好提升两国人民的幸福指数。

  来自印度的德福则对“包饺子”更加得心应手。春节期间,德福在西安与来自二十余个国家的三十余位外籍人士欢聚一堂,包饺子、剪窗花、品元宵…面粉与纸屑洒落地面,面对中国传统民俗,各国友人跃跃欲试,争相为兔年春节添一份年意。

  探索建立既体现中国立场观点和价值观念又为外国受众理解和接受的对外话语体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70周年贺信精神的必要之举。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近年开设的特稿专栏《东西问》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三兔共耳”的东西融通性,与“东西问”的旨趣若合符契。挖掘这类跨越东西的符号,过好文明交流之“桥”,是创新话语表达的一条有效路径。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5/34/14764025825303149894.jpg" alt="" />

  他说,从外部环境看,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世界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等不利因素难免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制约。然而,内部诸多有利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可望于2023年实现较快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龙头作用。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淄博2月5日电 题:百年淄博花灯闹“今宵” 点亮人间平安年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南宁一家餐厅的工作人员韦爱雪,她对记者说,从大年初一开始,来餐厅消费的北方游客开始增多,这些游客多是以家庭为单位。韦爱雪表示,北方顾客消费更看重地方特色,菜品选择更偏向于肉类。据了解,该家餐厅春节和元宵节期间,餐厅包厢已基本预订一空。

郑哲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