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拟三审:完善责任追究,鼓励干部勇于担当

来源: 直播吧
2024-06-23 04:46:36

  一是恢复法律名称。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的名称,是在现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名称中增加了“管理”二字。有意见提出,“应对”可以包括“管理”的含义,法律名称宜简明,且“突发事件应对”已为各方面熟知,应当考虑保持法律制度和相关工作稳定性、连续性,据此,拟恢复“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律名称。

  二是增强应急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扩大公众参与度,提高社会各界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是完善发挥科技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作用的规定。

  四是完善关于确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的规定。

  五是完善突发事件应对中责任追究的规定,鼓励一线干部在临机处置突发事件时勇于担当作为。

  六是做好本法与民法典、刑法 等法律中紧急避险制度的衔接,便于公民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开展自救互救。

  黄海华介绍,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草案中的分级制度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对突发事件的分级,二是对突发事件预警的分级,三是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分级。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

  我们看见:中国各地铆着一股劲儿,要把发展的节奏拉上来。

  除了美联储以外,随着人们对经济衰退可能性的担忧加剧,市场焦点转向2023年企业盈利前景。根据FactSet的最新统计,分析师预计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第四季度盈利将同比下降2.8%。摩根士丹利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表示, 即将到来的盈利衰退本身可能类似于2008/2009年的情景 , 比大部分市场预期的情况糟得多。他警告,这可能引发股市跌至新低,一季度或触及3000-3300点区域。

  记者注意到,2022年,仅“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这项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就有*ST中房、*ST昌鱼、*ST厦华、*ST绿庭等多家公司触及而被强制退市。为了规避退市风险,不少公司退市前夕突击交易,做大营收,而“营收扣除指南”等配套措施的出台,划清了执行的界限,将临近做大的营收“拒之门外”,让保壳行为无处遁形。

  2022年12月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再次让世界看到,“平等相待”“互惠互利”是中国坚守的与世界相处之道。

  2022年1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总书记在开班式上重点谈了五个重要问题,包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等。这些都是新征程上亟待解答的重大课题。

  岚皋县医院是当地病床和科室最多的医院,也是全县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主力医院。这两周,发热门诊最高峰时接诊的病患数量每天达到300人左右,接诊量较平时翻了3倍。记者采访当天,医院已收治了170多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原有的感染性疾病科30张病床已经住满,医院紧急将内一科全部和内二科部分病房转为新冠病毒感染者病区。

杨德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