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甘肃

来源: 宣讲家
2024-05-23 19:25:35

  中新网兰州5月23日电 (记者 丁思)22日,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揭牌仪式在兰州大学举行。该基地由兰州大学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申报。

  基地将以“面向国家需求、引领科学前沿、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推动骨骼和沉积物古DNA分析、古蛋白分析等分子生物方法在考古与古人关系研究中的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国家起源发展方面取得突破。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西北地区寒区、旱区的重要分布区域,是人类迁徙扩散的重要通道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在人类演化和环境适应能力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长达几十万年的人类活动在中国西北地区留下了大量人类活动遗存,为研究人、农作物、家养动物如何在扩散过程中适应和影响干旱、寒冷、高海拔缺氧等极端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围绕人类起源与扩散、农业起源与传播、社会复杂化与国家形成、人类生存环境重建与人地关系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在甘肃大地湾、齐家坪、磨沟、西城驿、马鬃山玉矿、圪垯川、南佐、白石崖溶洞遗址等开展大量调查、发掘、研究工作,推出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兰州大学的环境考古研究脱胎于兰州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经历30年的发展,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建成光释光测年实验室、同位素食谱分析实验室、古蛋白分析、骨骼古DNA分析、沉积物古DNA分析、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实验室等。

  该研究团队聚焦农业起源与传播、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和定居的过程与动力、欧亚大陆东西方文化和人群交流历史、丝路文明演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等国际前沿问题,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近十年来,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Na ture、Science及子刊系列、PNAS和Science Bulletin等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上。

  据基地主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杨晓燕介绍,该基地将聚焦前沿科学问题,通过研究人、农作物、家养动物在扩散过程中对中国西部寒、旱及高海拔缺氧等极端环境的适应过程,深刻理解人类对环境的文化和行为适应历史,并以此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建立环境考古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交叉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宁1月19日电(莫育杰 封荣权 陈星宇)1月19日,满载黑木耳、风味蘑菇、糖果、啤酒等特色食品以及日用品等货物的X9101次中越班列,从南宁国际铁路港驶出,预计24小时后到达越南安员站。据悉,这是今年广西开行的首趟中越年货班列,丰富越南民众的春节餐桌。

  走进北屯市,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沐浴在蓝天白云下呼吸着清新空气,好不惬意。

  《意见》通过规范海域使用论证审批促进旅游业有序发展。提出潜水用海需求大的市县可以划定潜水区域并组织海域使用整体论证,在上述区域申请潜水用海时不再进行海域使用论证,降低企业用海成本。提出潜水用海、游艇码头和临时用海活动等海域使用权的续期管理要求,明确经营性海水浴场和游艇码头通过市场化竞争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并可按年度缴纳海域使用金,非经营性配套设施用海可按规定免缴海域使用金。

  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宏介绍,该省围绕农业“特”“优”战略,培育发展带动帮扶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衔接补助资金支持的产业项目和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优先带动帮扶脱贫户和监测户。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9日电 伦敦消息:英国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2022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5%,涨幅连续两个月缩小,但食品和饮料价格涨幅达到1977年9月以来最大值。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9日电 题:众多“神兽”,中国人如何选出“十二生肖”?

林白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