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发《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 助力全球减碳目标实现

来源: 人民网
2024-05-31 00:47:48

  中新网上海5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首份以消费端视角研究碳排放的专项报告——《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 ,5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正式对外发布,将助力全球减碳目标的实现。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在长期积累和最新研究基础上共同编撰完成。

  基于专家团队消费端视角的全球碳排放研究最新结果,该报告通过分析1990年至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端碳排放的演变特征,评估了典型产品的贸易碳转移效应。同时,提出对全球碳排放从消费端视角核算的一系列新认识,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中国科学院当天在上海举行《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专家解读报告并呼吁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同时进一步优化方法学和数据质量,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更好地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研究员介绍说,基于消费端的碳核算着眼于消费行为所引发的碳排放,能够全面核算不同地域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刻画经济活动中的碳足迹,评估不同消费主体所引发的碳排放动态,更有利于明晰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归属,更好地践行公平正义。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990-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主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地区生产端碳排放始终大于消费端碳排放,差值从1990年的14.7亿吨逐渐扩大到2019年的41.7亿吨。

  该研究报告还显示,1990-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始终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0亿吨;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83.3%,为全球提供更多的绿色低碳产品;2021年,中国因钢铁原材料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1.0亿吨,因光伏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2.5亿吨。

  《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指出,全球减碳目标的共同实现,最终要靠各国携手共进。该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强消费端核算方法学研究,扩展研究产品的覆盖度,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全口径碳计量技术体系,以期获得更加深入、精确和全面的核算结果,切实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减碳责任,加强南北合作,推动全球技术进步,共同应对人类挑战。

  针对消费端碳排放的未来研究和发布规划,魏伟表示,一是面向国际同行开放合作,广泛吸纳国外相关领域科学家和团队参与合作研究;二是进一步优化核算方法,融入包括各种碳源、碳汇在内的更多相关因素,开展全面、深入研究;三是为后续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口径碳排放数据库夯实基础。未来将根据研究进展,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报告形式适时公开发布。(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澜沧江源,非政府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牧民合作社一起,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导游、漂流培训,组织牧民提供雪豹观察、澜沧江漂流等服务,保护好生态的同时,牧民收入大幅提高。

  从大山深处到舞台中央,他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摇滚故事?

  根据江苏气象部门通报,即日起,该省自北向南将出现明显雨雪及大风降温天气,本次过程影响范围大,低温持续时间较长。14日,江苏多地寒潮、大风等预警信号齐发。冷空气影响期间,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陆上5级至7级、江河湖海面9级左右的偏北大风。

  “今年的灯会,除了传统的祈福迎新主题,还将西安的非遗文化、高新科技、生态保护等特色资源,以及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植物进行形象化展示,目的就是让每个年龄段的游客都能各赏所需,乐在其中,同时,也激发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西安城墙新闻发言人白一雯称。

  为何要在城乡基层应用中药汤剂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如何有效选择中药方剂?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

  “我当时通过云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来到这里,学校提供了配套的启动经费支持与相关补贴。”雷贵杰说,“加入团队后,学院领导和老师给予我很多帮助,实验设备、大田等资源都可以共享,为科研提供了很大便利。”

阮素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