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化临床医学院改革 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6 01:49:44

  中新网上海6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4日获悉,在上海出席以“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主题的研讨会的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指出,中国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整合式教育教学改革,以更大力度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以更大力度加快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更大力度建设医学教育领域三大重要战略支点。

  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下称:复旦上医)纳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以下简称“三方共建托管”)五周年之际,以“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主题的研讨会13日举行。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华山临床医学院同期正式揭牌。

  据悉,中国医学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多方协同,取得了重要成绩,确定了医学教育“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新定位、“道术、仁术、技术、学术、艺术”的人才培养新标准和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教育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昕煜希望持续深化委市合作机制,进一步支持在沪委属委管医院建设,加强康复、重症、急救、感染等紧缺学科人才培养。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解冬表示,5年来,复旦上医在重大疾病诊治和前沿科学研究上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希望复旦上医深入总结三方共建托管五年多来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临床医学院改革是复旦上医加快落实三方共建托管改革要求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聚焦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的一项有力举措。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 学院院长金力表示,复旦上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动医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事实上,复旦上医历史上曾有过中山、华山等临床医学院。但此次改革既不是其他学校模式的翻版,也不是过去模式的再版,而在学习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的时代特点和复旦大学特色。面向未来,复旦上医将致力培养“干细胞式”的医学人才,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让培养出的医学生像干细胞那样具有多学科基础、多方面潜力和高素质潜能,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民众健康守护者和能够解决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

  据悉,两个新的临床医学院作为复旦大学的二级学院,承担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复旦大学将持续创新“学校—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教研医协同机制。

  本次改革尝试建立一支深刻理解医学人才培养内涵、掌握现代医学教育方法、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职教师队伍,以更大的热情潜心研究教育规律、磨炼教学艺术,把精湛的医术倾心传授给医学生。

  据悉,两家临床医学院的学生都能同等享受到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各学科的优质资源,同时得到来自学校所有附属医院大牌专家的悉心授课,并在各家医院顶尖科室实习轮转。(完)

  奇怪的是,当所有争议纷至沓来的时候,每个“不出错”的环节都打上了问号。比如,电影结尾有着重感谢雕工、瓦工、架子工等长长的名单,至少可以说明《满江红》剧组的工业水平到位,应该是按需求搭建了不少的特殊布景。

  “2023年中国还是增长的主题。”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认为,一方面,企业盈利改善和估值修复有望共振;另一方面,安全发展、产业创新升级、数字化革命,都将是未来中国长期的投资主线,会持续涌现增长机会。

  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上周,COMEX黄金期货管理基金净多单较2022年11月初增超12万手,其中多单增约5.3万手,空单减少约6.8万手。

  ChatGPT虽然比之前的模型能力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与人类举一反三的能力还相差较远,没有办法通过聚合人类的现有知识推导出一些新的知识。ChatGPT更多还是在一些场景中作为辅助工作去提效,这样的算法技术距离取代人类还过于遥远。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在发布会上则表示,尚未收到乌克兰关于提供F-16战斗机的请求,但可考虑类似申请。“至于F-16战斗机,我们还没有收到(乌克兰提出的)这样的请求,但如果收到的话,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下一步。我们会考虑这一请求,并与我们的盟友共同协商。”吕特说。

  “圩镇到坳上路段堵车了”“南田村有车追尾”“有车主没联系上”……一下午,严江波出了9趟警,忙到晚上10点多。

卢原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