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平仄声里话凉州文化 激发年轻人创造力发扬传承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20 09:36:24

  中新网兰州3月13日电 (杨娜)“《凉州词》最早就是作为一种民族乐府经典曲调被流传下来,后来才有了为此曲调填写的唱词,类似于现代的歌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元辉近日接受采访表示,流传至今的凉州词,千百年来在平仄声里向外界展示着底蕴深厚的凉州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凉州词》,被李元辉用武威民歌的曲调演唱出来,耳熟能详的诗词搭配西北特色浓厚的曲风,他认为这种方式从本质上对凉州词进行了诠释,也能很好推广传播。

  李元辉介绍说,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题材,唐代边塞诗充溢着金戈铁马之声。《全唐诗》收录的近2000首边塞诗中,以《凉州词》为题或以“凉州”为背景的诗作就有100多首。大漠孤烟、边关落日、黄沙骏马、英雄美酒......每一首《凉州词》,都是古代边塞生活的生动写照。

  武威,古称凉州,享有“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美誉。悠久的历史,为武威留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文庙、凉州会盟纪念地、天梯山石窟、西夏碑等历史遗迹闻名遐迩,铜奔马、武威汉简、西夏泥活字、文庙匾额等人文遗存特色鲜明,凉州社火、华锐藏歌、土族安召等民俗文化独具风情。

  其中凉州文化是丝路文化中的代表性文化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融合、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以《凉州词》为代表的边塞文化之外,凉州文化还包含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地域特色鲜明的内容。

  近年来,武威官方高度重视凉州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打造了凉州文化论坛、凉州讲坛和凉州文化沙龙等数张“文化名片”。同时成立了凉州文化研究院,建立了中国社科院凉州文化研究基地和甘肃省社科院武威分院,举办了纪念凉州会谈770周年、“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更编纂出版了《中国马文化》丛书,实施了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当地打响“天马行空·自在武威”的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助推武威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的新引擎。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我们武威人会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曾经有过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他们会很自豪,也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在李元辉看来,现代社会传承保护凉州文化,更会增强老百姓的文化自豪感和幸福感,在此基础上,能更好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李元辉说,当脍炙人口的《凉州词》通过万人吟诵的方式被广泛传唱,其中承载的凉州文化就会得到更好传播,开办立足《凉州词》发展渊源的《凉州词》陈列展览,也在全面展示“凉州词话”的同时,让游客领略到武威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武威一所中学开办了《凉州词》社团,同学们用情景剧的形式,沉浸式演绎《凉州词》描绘的具体场景,非常有特色,也更受到青少年的喜爱。”下一步,李元辉希望能将文化传承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凉州词》走进中小学课本仅仅是开始,要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 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传承优秀灿烂的文化。(完)

  多元文化交织 各族群众和谐共处

  得到资助仅仅是苏明娟人生轨迹改变的开始。在无数爱心人士的感召下,小小年纪的苏明娟也踏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至今没有中断。

  秦刚说,中非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好兄弟,双方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并肩前行。中国始终致力于帮助非洲减缓债务压力,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G20)缓债倡议,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中方还积极参与G20共同框架对乍得、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的个案债务处理。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宣布,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发给中国的特别提款权中拿出100亿美元,转借给非洲国家,有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世界银行统计报告显示,在非洲整体外债中,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所持债务占比近四分之三,是非洲债务大头,他们在缓解非洲债务问题上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中方呼吁各有关方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原则,为缓解非洲债务压力做出贡献。

  把“厚德博学”与“经济匡时”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体的理想融入人类前进的洪流与国家复兴的大业之中,是上财人的追求。自2008年起,上海财经大学已持续15年开展“千村调查”,组织引导青年学子利用暑期走出校门、深入广阔农村,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并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化成理论性成果。项目每年聚焦一个主题,累计派出超过2万人次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社会调查,师生们的调查足迹遍布31个省(区、市)的11000多个村庄。

  2023年法兰克福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简称“法兰克福家纺展”)正在此间举行,展会吸引了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2400家参展商。作为传统纺织业制造和出口大国,中国此次共有超过400家企业参展,来自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广东等地的纺织企业纷纷携新品亮相。多家中国企业在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采访时表示,冀借助展会平台,展现企业重新拥抱国际市场的信心,争取更多海外客户青睐。

调查动机

陈淑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