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多地“花式”接棒“尔滨”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26 04:56:51

  中新社济南1月13日电 (记者 赵晓)新年伊始,东北旅游名城“尔滨”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把“火”自北向南,辽宁、山东、河南、广西等多地纷纷“花式”接棒“尔滨”,争相宠爱海内外游客。

  “你姓东,东 三省,你们那边嘎嘎冷;我姓东,大山东,俺们这边很响晴……”魔性的BGM、高亢的节奏、洗脑的歌词,一首由“好客山东”演绎的喊麦歌曲《都是东,同根生》“刷屏”短视频平台,截至13日11时,各平台总浏览量近4000万人

  “尔滨的风”呼呼吹,不止山东,中国各地文旅部门都坐不住了。

  辽宁省丹东、鞍山两市文旅局局长现身哈尔滨中央大街免费送特产,广西“南宁老友”喊话与“东北老铁”交换冬天,河南文旅线上疯狂“晒家底”,川渝文旅组团呼叫哈尔滨:“尔滨你想要啥?吱个声”……各省区市争相引客,盼共享“泼天的富贵”。

  社交平台上,网民们也热情参与“文旅狂欢”,在评论区为家乡“反向宣传”,安利好景、好物,或化身“谋士”,在线献计:“真诚永远都是必杀技”“多了解年轻游客的心思,调动他们的兴趣”……

  “现在各地都在创作借势而起的话题,主动引流,态度值得肯定,但不能指望话题营销带来持久的关注,需要稳定输出产品、场景和新消费体验。”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在孙小荣看来,从山东淄博到黑龙江哈尔滨,一座城市能否成为“网红”,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在地文化的独异性体验、社交媒体的感召力、城市服务的宠爱度、全民捍卫的公信力等特质。“这些既是‘网红’城市的根基,也是想成为‘网红’的城市该有的自我检视。”

  在各地掀起文旅“大比拼”的背景下,“南北客源互送”也火热“出圈”。继广西“小砂糖橘”勇闯东北后,8位广西“小沃柑”近日在山东开启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同期,10余名山东“小葱花”抵达哈尔滨体验研学。

  “从南北信息的交互式循环到客源市场的交互式流动,这对冬季旅游市场而言非常难得。”孙小荣说,中国各省份相互联动发展研学,“拉满”文旅发展氛围。

  展望2024年,孙小荣认为,年轻客群将成为中国文旅市场消费主力,生活场景体验、平价消费渐成普遍追求。同时,各地要汲取淄博、哈尔滨等“网红”城市经验,倾力营造文旅消费场景,推动市场供给加速提质升级。(完)

  实际上,专升本的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到了2022年2月,全国专升本比例已达20%。但蔡炳育担心,多所公办学校停办专升本可能会导致其他学校“跟风”。另一个趋势是,未来专升本招生或更加向民办本科高校倾斜。

  据杨力介绍,广东公立本科高校普遍是500分制,考试两天,科目为政治、英语及两门专业课。他当时考了320多分,被一个公立的本科学校录取,该校于2018年从学院更名为大学。但如果只是求个本科学历,一些民办本科200分也能上。

  在藏语里,切阳什姐的名字代表着幸运和幸福。投身竞走15载,切阳什姐自己说,竞走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在残酷的竞技赛场上,人生总有太多遗憾。

  即便最近两天报道不丹首相的最新表态,不少印媒仍延续多年来的那套说辞,鼓噪中国在洞朗等本国领土上建村、修路等是“改变现状”,甚至是所谓“侵犯不丹领土”。

  因此从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相关维护和修缮工作始终得到高度重视。1960年代,针对洞窟普遍存在的裂缝、坍塌、石雕剥落等问题,率先在第1、2窟采用锚杆牵拉、环氧树脂灌浆粘接和传统加固技术进行试验;1973年,周恩来提出三年修好石窟的目标任务,随后大规模的抢救加固工程展开,基本解决了洞窟稳定性问题,最大限度保持了石窟原貌;1990年代,“八五”保护工程通过降低和硬化窟前地面、修建第7、8窟保护性窟檐及山顶防水排水设施等综合手段治理水害,取得初步效果,2002年防水工程启动,历时五年解决了西部窟群的严重渗水问题;2012年起,五华洞危岩加固、彩塑壁画修复、地面雕刻遗址展示、保护性窟檐建设等又陆续完成。

  “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尝试端茶倒水的服务行业,或者做个外卖员,去体验服务别人的感觉。”当聊起自己未来有可能的“跨界”尝试时,杨力维的天马行空很容易让周围的人跟不上节奏。

黄正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