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访“中国海岛第一村”:年轻力量助力古村更新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5-23 17:29:48

  中新网舟山5月22日电(林波 胡思佳 王胜)从高空眺望,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旁,大小海岛星罗棋布,犹如散落的明珠点缀在苍茫大海间。这是“千岛之城”浙江舟山的海岛景象。

  沿着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走进舟山市定海区马岙街道南部的马岙村,沿线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2023年5月,穿过舟山定海8个镇(街道)、主线全长100.5公里的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将散布各个乡村的景点串联起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借助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的契机,这座被誉为“中国海岛第一村”的古村落的“沉睡”资源被逐步“唤醒”,村内闲置老宅变成民宿、咖啡店、西餐厅、研学基地等新业态,不仅为古村带来了流量,更带来了新生代力量。

  特别是2023年以来,一批年轻创业者成为当地首批“荣誉村民”,与乡村实现“双向奔赴”。

  “我是北方人,之前来舟山旅游,被马岙村水墨画般的自然景致、原生态的乡村环境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决定到这里生活,没想到一待就是10多年。”说起与马岙的缘分,当地“荣誉村民”、一私房茶餐厅主理人刘凤娟感慨颇深。

  2023年,随着东海百里文廊建设推进,其沿线涌现了不少新业态,马岙村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新村民”。他们成了乡村振兴中充满活力、创新力的崭新力量。

  “马岙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新村民’特别有融入感,我就读的是设计专业,希望能发挥特长参与沿线美化、小院打造中。”刘凤娟表示,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已有一周年,来马岙村的人越来越多,为她的小院带去了人气。

  如今,马岙村不仅“颜值”更美,沿线更是环境整洁、业态种类丰富, 各个小院还各具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到乡村享受慢生

  从刘凤娟的茶餐厅步行百余米就是马岙村较早引入的业态,一家别墅西餐厅。推门而入,偌大的玻璃窗旁,游客们品咖阅览、闲聊拍照,古村的旖旎山野风光也透过餐厅玻璃被搬入了室内。

  “与城市西餐厅有不一样的感觉,这里风景优美,业态丰富,坐下来喝杯咖啡,看乡野自然风光,感觉非常放松。”游客陈女士与朋友在小店内享受着乡村的静谧。

  “当时选择在乡村开店我们有过犹豫,周边业态比较少,日常来村里的游客并不多。”胡杨芝是该餐厅主理人之一,也是马岙村第一批“荣誉村民”。

  2022年10月,看中马岙村的乡村景致和未来发展,胡杨芝和朋友在这里开启了他们的第四家店。

  胡杨芝说,随着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的打造,原先平平无奇的村落不断焕发出新生机,不仅店内根据沿线的打造丰富了庭院的场景,周边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升完善,沿线引入的餐饮茶寮、非遗手作、露营潮玩、萌宠节、千年马岙稻香节等文旅业态和活动也集聚了人气,为马岙振兴注入了更多青春力量。

  数据显示,自2023年5月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以来,马岙村已吸引了17家业态入驻,共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文廊沿线旅游业态收入增加250余万元。

  尤其是“家门口的摊位”更是助农增收,吸纳闲置劳动力50余人,就业人员人均月增收2500元。

  “马岙村有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有关萌宠方面的项目也在逐步跟进。”胡杨芝期待着今后有越来越多的“新村民”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共同建设新家园,同时也欢迎更多人到马岙村赏风景,感受千年马岙文化,体验乡村慢生活。(完)

  3年来,马鞍山市共建成11个“捕转养”基地,总面积达8958亩,帮助405户1210名退捕渔民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芊

  建宁县是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国每十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来自这里。当地丘陵与河流相互交错的地貌为种子生产提供了一道天然的隔离屏障,让这里成为我国培育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最优势区域之一。

  广告和内容付费是视频平台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有行业人士分析,在整体经济现状之下,视频平台的广告营收压力很大,视频平台的会员增长也进入了瓶颈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视频平台限制投屏以加收费用,如果在用户协议中有过约束,在商业逻辑上或许合理。

  这也是首个粤港澳三地共唱共演的除夕特别节目,节目设计中融合三地多元文化,歌舞突出“经典与传承”,语言节目则聚焦湾区发展和民众的美好生活,并在视听、技术等层面创新突破。

  基层治理上台阶

程佩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