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下川遗址出土千余件石制品 丰富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内涵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19 04:49:05

  中新社太原11月7日电 (杨佩佩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对外发布考古研究新成果,山西下川遗址富益河圪梁地点出土的石制品丰富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内涵,为进一步讨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转变以及细石叶技术起源增添了重要内容。

  下川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下川村,包括富益河圪梁地点、小白桦圪梁地点、水井背地点、牛路地点等。自1970年发现以来,曾有多次大规模调查和发掘。其中,富益河圪梁地点是其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地点。

  富益河圪梁地点3号探方共出土石制品1036件,其中下文化层853件、上文化层183件。这些石制品记录了下川遗址旧石器文化存在两个发展阶段,即下文化层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发展阶段和上文化层的细石叶技术发展阶段。

  考古发现,制作石器的原料主要有燧石、石英砂岩、脉石英等。石英砂岩和黑色燧石在上下文化层中均为主要原料,前者来源于遗址附近富益河圪梁的砾石中,后者为远距离输入的石料。在下文化层中石英砂岩为代表的本地石料占有明显优势。

  从打片技术来看,下文化层为硬锤直接打片,没有出现预制石核,产品个性突出,缺乏标准化,个别标本形制和石叶类似,不好判断是否具备稳定生产石叶技术的能力。上文化层除使用硬锤直接打击以剥取石片外,使用压制法剥取细石叶、修理石器的方法已普遍使用。

  发掘 报告显示,下文化层石器类型明显不同于上文化层,重型石器如石斧、似锛状器在上文化层中没有发现,这说明在距今3万年前后,遗址功能有一定的差异。圆头刮削器在下文化层主要使用硬锤直接打击法加工,上文化层则使用压制法加工。

  考古人员认为,和旧石器时代中期相比,虽然代表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文化的下文化层也以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为主要打片技术,但石器中出现的琢背小刀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与中期文化相比已经出现明显变化。(完)

  华科自幼学习吉他,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1994年,华科分配到壤塘县成为一名教师。业余时间里,他一心扑在文艺创作上,并抽空学习录音和作词作曲。后来,华科调到当地电视台工作,开设“每周一歌”栏目,挖掘本土民歌。2014年,华科调入当地文化工做壤巴拉川西北民歌研究。由于壤塘县有许多民歌以及锅庄被人遗忘,华科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川西北民歌的搜集、保护之中。

  本项赛事由中国围棋协会、俄罗斯围棋联盟主办,南宁市青秀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广西围棋协会、华智体育产业股份公司承办。(完)

  对于儿童,“积食”的发生情况也不少见,孩子对于节制饮食往往没有太强的观念,加之春节假期巧克力、糖果等零食也较多,容易造成饮食过量,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

<strong>  (新春见闻)一个中俄跨国家庭的幸福除夕</strong>

  在车站检票口,候车旅客提前排起长队,等待闸机开启后验票乘车。执勤民警到达现场维持秩序,组织老人、孩子、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在人工口有序排队,在旅客身边撑起一把高高的“安全伞”,用心用情守护旅客带爱回家。(文/史超 图/王秋芸)

  航运,乃世界之所依;海员,是航运之根本。

王吉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