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造谣7000条”,人工智能技术不能这么用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20 04:21:15

  与以往靠自身发挥想象力杜撰“小作文”不同,如今利用AI造谣的门槛和成本更低。只需要输入关键词,AI软件就能自动在网络上抓取素材生成文本,再配上貌似和事件具有相关性的虚假图片,一条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的谣言就诞生了。

  可怕的是,这一过程基本不需要人的参与,就可实现谣言的批量生产。比如,发布“西安爆炸”虚假新闻的账号所属机构,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假新闻,每天收入在1万元以上,而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某某经营着5家这样的机构,运营账号达842个,这一数字触目惊心,令人十分不安。

  造谣难度降低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陡然增大。AI造谣能生成极为逼真的图片、音视频,这就颠覆了“有图有真相”的常规认知,蛊惑性极强。以新闻报道的口吻生成所谓的“突发新闻”,再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短时间内就能快速传播,让不明真相的民众轻信,易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对社会信息生态造成极大的 破坏,而相关部门的查证、辟谣则要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造谣、发布、扩散,说到底,是有人看到这背后有利可图。在警方查获的数起造谣案件中,当事人将虚假消息发布在平台,平台会根据文章的点赞数和阅读量支付相应的报酬。在这一规则的刺激下,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加持”,追求谣言更逼真、内容更猎奇、传播更快更广,博取更多眼球,从而牟取流量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刺破不法流量经济的美梦,需要法律利刃出鞘。一些人奉行流量至上,心中既无法律观念,也无道德底线,甚至把冲撞法律红线的行为当成流量密码、炫耀资本。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互联网造谣情节严重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应该成为悬在每个网民头上的警钟。同时,惩处造谣的力度也要再有力一些,让造谣成本再大一些。

  谣言通过平台发布传播,平台理应负起主体责任。作为具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平台要在内容甄别、阻断谣言、防止扩散方面积极主动作为。现有的内容监管机制还有哪些漏洞、分成机制是否合理、处罚措施是否完善,这些都应该成为平台查漏补缺的重点。对于造谣者,该警示警示,该截流截流,该封号封号,让毒流量“利尽而断”。

  报告称,受利率周期紧缩和宏观经济环境动荡等因素影响,2022年亚太区商业房地产投资总额为1290亿美元,同比下降27%。

  经法院主持调解,王某、王某1、王某枫与公益诉讼起诉人(检察机关)达成附带民事赔偿协议,支付古墓修复费用及鉴定评估费用共计82349.59元。

  在阿焦的笔下,胖胖的张三是位中年大叔,张三的生活中有可爱的女儿,也有挚爱的妻子,还有猫咪陪伴,画中的张三就是生活中的阿焦。随着作品的积累,张三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甚至有自己的“生活哲学”。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合肥2月7日电 (赵强 周竹阳)“江面水情复杂,往来船舶较多,请注意安全!”安徽省安庆市沿江公园上空,响亮的喊话声响起,原来是长江航运公安局安庆分局民警利用无人机提醒冬泳爱好者谨防溺水。

  全国台联党组成员、副会长王慧表示,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冬令营自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28届,共有约7000名台胞青年参与,深受广大台胞青年喜爱。通过冬令营,台胞青年可以亲眼目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素有“梦圆天团”之称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火箭控制系统,是发射场测试发射三大系统之一,也是核心系统。在这里,大批科技人才坚持把人生轨道对接卫星轨道、将事业腾飞融入火箭腾飞,生动展现了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的时代风貌。

吴雅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