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从3组数据感受中国经济新动能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22 21:57:05

  转自:经济日报

  “优于预期”是市场人士对当前中国经济表现的一个普遍评价。国家统计局本周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个别指标虽有波动,但多数指标环比均得到改善,经济新动能正在较快成长。

  与主要宏观指标相比,有3组细分数据更能从产业的视角来印证上述判断——

  第一组是持续“飙升”的绿电消费量数据。说是“飙升”,其实并不为过。今年前5个月,全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量18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7%。与2023年全年1059亿千瓦时的绿电消费量相比,今年前5个月的数据已全面超过去年。

  自2021年9月份我国启动绿色电力交易试点以来,市场对绿电(绿证)交易认识逐步深化。绿证是绿色电力消费的唯一凭证,电力用户可以通过绿电交易或购买绿证,实现绿色电力消费。目前,我国绿证交易量已突破1.8亿张,从交易规模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绿电交易市场。

  第二组是遥遥领先的充电基础设施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992万台,同比增长56%。其中,公共、私人充电设施分别达到305万台、687万台,分别增长46%、61%,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直接拉高了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但与持续攀升的市场需求相比,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透露,为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绿色出行需要,有关部门还将从加强新技术创新应用、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等方面继续发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第三组是创下单月运量历史新高的中欧(亚)班列数据。据海关统计,5月份,中欧(亚)班列合计开行2733列。其中,中欧班列开行1724列、运送货物18.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4%、13%;中亚班列开行1009列、运送货物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10%。

  中欧(亚)班列运量的快速增长,是构建口岸地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也反映出我国外贸稳中求进、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5月份,我国以人 民币计价的进出口、出口分别增长8.6%、11.2%,比上月分别加快0.6个和6.1个百分点,外贸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上述3组产业数据,分别与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领域相对应,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三驾马车”的运行情况。总体看,以有效投资扩内需的效应正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内外循环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愈发清晰。

  基于对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数据的研判,近期多个权威国际组织和机构均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期。世界银行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至4.8%,比上期预测值高出0.3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中国经济今年增速预期上调到了5%,比前期预测值提高了0.4个百分点。这些变化,充分表明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

  眼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还将面临一些困难挑战,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内生动能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要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有力行动,加快推动“两重”“双新”等各项政策靠前发力、落地见效,统筹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责任编辑:张恒星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今年2月10日,杭州市召开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全市60家平台企业参会,释放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信号。对杭州市、余杭区来说,要打赢经济翻身仗,已离不开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

  “未来的政策若继续短期化、碎片化在需求端发力,比如热点城市退出限购或放松杠杆限制,边际效应是有限的,激活的只能是高收入人群的购买力。”李宇嘉认为,需要将需求主力,即新市民、年轻人、无房户和换房者,以较低门槛纳入到商品经济和商品房市场,创造出新增需求,从而带动和盘活存量需求。(完)

  就业对一个家庭是天大的事。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比去年“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有所上调;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26个国务院组成部门中,有两位女性部长,分别是司法部部长贺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两人就任部长时间前后相距不到2个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2013年的一份调研显示,1986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地球科学相关内容占比64%。但当时,中学地理内容普遍被认为“多、难、深”。从1990年起,地理课融入了更多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教育和乡土地理内容,加上减负和缩减课程的要求,地球科学内容占比、深度被削减。到2013年,地球科学在高中必修课中仅占30%左右,许多内容在必修课中只是“点到为止”。

  十年来,未来科技城吸引了上万家企业入驻。常住人口从2011年的6万人涨到了2021年的42万人。这些人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总就业人数的84.5%,就业人口平均年龄也从46岁下降到32.5岁。

林春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