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从贺年小吃寻找老广味道:闻到煎堆的香味 岭南人的年就近了

来源: 未来网
2024-06-18 04:54:41

  中新网广州2月9日电 题:从贺年小吃寻找老广味道:闻到煎堆的香味 岭南人的年就近了

  中新网记者 蔡敏婕

  “开油镬(锅)”,炸油角煎堆,吃生菜、猪手等蕴含美好寓意的食物;“年三十(除夕)行花街(逛花街)”“年初五迎财神”,把“年”安排得有滋有味;“广式红包”“讲心唔讲金”(讲心意不看重金额),大多是10元、20元……时过境迁,广府人一代代传承这份独特的春节记忆。

  对于岭南人家来说,炸煎堆就是过年的序曲,是必不可少,也是不会改变的年味。在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府古村落——广州市花都区塱头村,这几日,不少人家的厨房中飘出了煎堆的阵阵香气。

  除夕当天(2月9日),塱头村村民李平家就摆出了一大盘煎堆。熬糖水、和面、捏粉团……她用手指在粉团中间压下去,慢慢捏出一个空心,成球形后再收口,再放进油锅炸2分钟至3分钟,煎堆慢慢膨胀“堆”起来,变成色泽金黄的圆球,简易的美味的煎堆出炉。

  “新鲜出锅的煎堆色泽金黄、皮薄酥脆、香甜可口。”李平轻轻咬下去,非常甘香,“闻到煎堆的香味,意味着岭南人的年就接近了”。

  李平介绍,过去,特别是物资相对匮乏、保鲜技术落后的年代,高温油炸是延长保质期的绝妙方法,油炸食品成为过年必备零食。如今,农历春节前夕,不少广府人会以“开油镬”的方式,准备一堆贺年小吃迎接新春。

  而煎堆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贺岁小吃,几乎每家每户过年前都会炸,给亲朋好友分享,也用来拜祭祖先。制作好的煎堆状如圆球,金黄圆润、香酥可口,寓意“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据广府传统婚礼习俗非遗传承人卢燕武介绍,广府人家在谢灶过后,要择取吉日“开油锅”,炸煎堆、油角等食物,所谓“年晚煎堆,人有我有”,预祝来年丰衣足食。如今许多家庭已不再自己“开油锅”,而改为直接购买炸煎堆、炸油角、炒米饼和蒸年糕等传统食品。

  记者通过查询外卖平台发现,除夕夜里,店家推出爆谷煎堆、流沙煎堆、芝麻软煎堆、椰汁煎堆、五仁煎堆等多款煎堆,收到的订单量不少,系统不断提示“刚刚有用户下单”。在广府地区的中式饼店,也纷纷推出一袋一个或者一盒两个的煎堆礼盒,吸引不少逛花街的市民游客购买。

  除夕夜里,广府地区民众会准备好“压年”的食物:把炸好的煎堆油角放在米缸,至少留一条煎好的鱼放在餐桌上,寓意“年年有余”,各种食材堆得满满的,寓意“家肥屋润”。次日零时前,人们完成扫地、倒垃圾和洗澡等程序。大年初一,人们要穿上新衣服,以示新年新气象。

  岭南人家过年,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情感与文化的传承。“除夕晚,我们一家人会齐齐整整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拜访丈夫的亲戚,初二女子回娘家探亲。如今我们还准备了很丰富的节目,像围炉煮茶、篝火晚会等。”对李平来说,春节最大的意义是亲人们欢聚一堂。

  在年俗传承方面,有专家认为,推动年轻人了解这些习俗,需要政府层面去营造场景及氛围,同时在过年期间,可以把市民常去的场所布置得更有氛围感,让大家在逛、吃中了解年俗、传承年俗。(完)

  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对辖区内1.6万名65岁以上重点人群进行了梳理,对那些高龄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重点关注。除了延长门诊慢病处方,还对一些独居老人或腿脚不便的老人,及时予以健康照护。”该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朱兰说。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5日电 (记者 陈杭)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一周年之际,国家速滑馆“最快的冰”上线,迎来首场“冰丝带”市民速度滑冰系列赛。除了奥运的冰和专业化的竞赛组织标准,场馆还为每位打破纪录的市民准备了奥运同款“市民纪录墙”,创造纪录的市民选手的名字和成绩也可以像奥运纪录一样在冰丝带闪亮夺目。

  摄影:冯开华、刘潺、朱旭东、江汉、李华、宋文、彭子洋、翁忻旸

元为首,宵为夜

  陈来发说,英歌舞角色取材于《水浒传》梁山好汉英雄人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潮汕各村落英歌的服饰、脸谱、队形各有创新。例如,在南山英歌队的脸谱中,“时迁”脸谱在眼、鼻、口的着色勾形上下功夫,把蛇的形象凸显出来,人物形象更清晰可辨。

魏婉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