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旅法音乐家的“万乐皆可琵”实践

来源: 央广网
2024-05-31 16:55:30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题:一位旅法音乐家的“万乐皆可琵”实践

  中新社记者 门睿

  在上传到网络平台的视频中,旅居法国近20年的音乐家刘轶青总是头戴耳机,坐在颇具法式风情的鹅黄色墙纸前抱着琵琶弹奏。除《十面埋伏》等经典琵琶曲外,视频中更多的是流行、爵士、放克、摇滚、金属等不同音乐类型的即兴演奏。

  突破“那一点点 违和感”

  早在2007年,在法国求学的刘轶青就已经开始尝试用琵琶演奏各种风格的音乐。

  “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传统乐器既能演奏古典音乐,又能演奏爵士、摇滚等风格的音乐,甚至是《梁祝》这样的中国传统乐曲,但我们的传统乐器在演奏这些风格的音乐时却总有一点点违和感,我想要突破这个情况。”于是,刘轶青把爵士乐中即兴演奏的方式运用到琵琶弹奏中,曲风选择也日渐多样。

  即兴演奏方式的加入,使刘轶青对琵琶的理解有了改变,“它不再‘传统’了,而只是一件乐器,一种用来传递音乐表达的工具。”刘轶青告诉中新社记者,这使得他的演奏可以接纳各种可能性,琵琶可以在任何风格的音乐中找到“一弦之地”。

  音乐是要“玩”的

  与即兴演奏者合作,使刘轶青意识到音乐是要“玩”的,如果陷入既定框架,就无法驾驭音乐,反而被音乐驾驭。

  在刘轶青看来,好的音乐具有跨越风格的能力。谈及赴法学习即兴演奏的原因,他表示曾在2003年的一场“中法文化年”活动中与来自法国贝尔福的音乐舞蹈团队同台演出,当时还不能理解他们即兴的风格,但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这种跨越语言的吸引力使他决定前往法国的音乐学院一探究竟。

  与波兰贝斯手即兴演奏放克音乐,在法国吉他手的弹唱中加入琵琶配乐,与乌克兰班杜拉琴、亚美尼亚卡龙琴合奏民族乐曲……刘轶青表示,音乐是种世界性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音乐自由对话,寻找共鸣,互相启发。

  从“可能性”到“可见性”

  一次在法国波城音乐学院的演出,让刘轶青感受到年轻观众对琵琶的兴趣。“我演示了琵琶演奏摇滚乐和嘻哈音乐的可能性,没想到学生们围着我唱歌跳舞,十分兴奋。”这让他明白,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能够被海外观众接受,但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被看见”。

  刘轶青尝试用琵琶模仿鼓、贝斯、电吉他等乐器音色,混音制作经典摇滚歌曲的演奏作品,网友对此颇为认可。刘轶青认为,跨文化语境中的民族音乐应当寻找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最佳融合点,在尊重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曲风,创造新的音乐形式。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日前,刘轶青在“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上表演了原创曲目《时光》。谈及创作思路,他表示,《时光》讲述了两国60年间的友谊往事,在怀旧视角下通过节奏和音调变化表达了好奇、探索、友好、融合等两国友谊发展历程。

  IPO募投项目推进提速

  完成比赛的“迷宫”部分有两个思路,其一是设计一套符合赛道规律的“死程序”。这要求学生们先对赛道进行精准测量,按照数据对智能车进行编程。

  在川渝合作共建的西部科学城,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呈全面开花之势——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陆续落户或投入运营……

  但多姆罗斯警告称,这并不意味着俄乌届时会立即实现持久和平。“停火意味着,双方相互停止炮轰和射击”,但谈判“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但传播能力或无显著改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感受到了中央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重视,感到温暖、受到鼓舞。”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

袁富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