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史观”贻害无穷 台统派人士指校正历史教育迫在眉睫

来源: 北青网
2024-05-30 20:29:15

  中新社广州5月30日电 题:“台独史观”贻害无穷 台统派人士指校正历史教育迫在眉睫

  作者 张杨彬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5·20”讲话中相关表述具有浓厚“台独史观”,引发岛内外舆论持续挞伐。

  “台独史观”包藏祸心、贻害无穷

  台湾中华妇女联合总会主任委员雷倩表示,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南部,殖民统治台湾38年。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在赖清德口中却被扭曲为“从台南起步台湾全球化的开始”,甚至成了值得庆贺的“台南400年”纪念。

  “他越过了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台湾的经略;越过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台湾的侵略;更越过了1895年台湾被割让后,无数抗日志士无惧生死捍卫国族认同的事实。”雷倩说。

  “荷兰、西班牙等殖民者对台湾的文化影响只有几何?中华文化在台湾社会各方面又占多大比重?孰轻孰重一目了然。”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台独史观”有意割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目的是将台湾塑造成所谓“多元的、世界的台湾”,将合法合理、合乎历史大势的两岸统一扭曲为“并吞”。

  “去中国化”课纲下历史教育任重道远

  在台湾现行的“去中国化”课纲下,“中国史”不仅比重被大大压缩,更被别有用心地安插在“东亚史”部分。历年来,岛内有良知的文化与教育界人士不断展开批判,呼吁纠正此课纲。

  台湾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指出,“去中国化”课纲让岛内年轻人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和是非价值判断,而此类对历史事实“随意取用”的“台独”宣传话术讲得久了,台湾年轻人如何能不受其蒙蔽和蛊惑?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岛内民众了解真实的台湾历史,尤其是日据时期的历史。”蓝博洲说,要谈日本殖民统治时台湾民众的处境,谈台湾同胞坚决抗日、回归祖国怀抱的斗争,所谓“日本殖民有功论”等论调就不攻自破。要让年轻人了解台湾真实的历史,需要大陆各方面和台湾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

  他表示,恰如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所言:“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台湾的地缘定位绝非像赖清德所言是所谓“第一岛链”,而是与祖国大陆紧密相依,命运与共。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增进两岸了解势在必行

  本届“携手圆梦——两岸同胞交流研讨活动”中不乏台湾年轻人的身影。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台湾青年郑庭绎对“台南400年”的论调感到痛心。“我来自台南,当然希望家乡能站上世界舞台,但绝不是以这种方式。”

  从“登陆”到引路,郑庭绎还参与组织了许多两岸交流活动,“在了解与交流中,台湾年轻人会有反思,得见真相。”

  “我相信部分台湾民众被民进党当局蒙骗是暂时的。”华东师范大学台湾学生杨大誉是拥有数万抖音粉丝的博主,他用短视频介绍大陆生活。杨大誉表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有责任让岛内同胞多了解两岸的真实情况。

  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台生部部长林彦辰说,台湾青年渴望发展进步,两岸青年应该互学互鉴,共同面对挑战。

  6月10日这天,播种机驶入了被收割后的麦地。今年张留群要种下近800亩地的玉米。“夏粮受灾秋粮补,希望能有个好收成。”他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朱玥怡)6月12日晚间,慕尼黑当地时间17时30分,慕尼黑光伏展事件当事人浦永华通过电话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被他们叫去调查一下,已经出来了”,刚到当地酒店准备入住。

  此前,当地时间6月5日上午,中国驻洪都拉斯使馆开馆仪式已在洪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举行,洪方多名政要高规格出席。双方互开使馆,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强劲发展。

  李海东认为,美国最大的目的是制造亚太区域内国家间的隔阂、分裂、对立,甚至危机,以凸显美国在该区域不可或缺的所谓领导地位。“美国在布林肯访华前的安排再一次证明,美国并没有真正致力于在亚太地区构建持久的和平和稳定。”他表示,美国的目的极其危险,地区内国家应透彻认清美国这种做法的危害性,从而避免美国把亚太地区带上分裂和对抗的 “贼船”。

  据《金融时报》报道,自加拿大加入亚投行后,该国在野的保守党一直要求退出该银行,还宣称亚投行是北京在太平洋地区输出“威权主义”的工具。

  这名在亚投行任职刚一年多一点的加籍员工,在网上并不是什么“大V”,也没有拿出任何事实根据,都是个人的臆想。更可笑的是,他说因为“担心安全”所以到日本后才发布辞职公告,好像他辞职中国就会抓他一样,这是被害妄想症的典型症状,可见他确实干不了亚投行或其他专业性强的工作。这样的员工辞职,对单位绝不是坏事,只能是他个人的损失;这样的人说的话,正常的人是不会当真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网上发了顿牢骚,却第一时间得到了加拿大政府的关注,渥太华在短短一天不到的时间里就宣布“冻结关系”“启动调查”,这样的“效率”实在令人惊叹。

程建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